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32页 |
一、钒化合物的理化、生物性质 | 第12-15页 |
1. 理化性质 | 第12页 |
2. 生物学性质 | 第12-13页 |
3. 钒在体内的代谢与吸收 | 第13-15页 |
二、钒化合物的抗糖尿病作用 | 第15-22页 |
1. 钒与糖尿病 | 第15-17页 |
2. 钒与1型糖尿病 | 第17-19页 |
3. 钒与2型糖尿病 | 第19-20页 |
4. 钒的抗糖尿病作用机制 | 第20-21页 |
5. 钒化合物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 | 第21-22页 |
三、钒化合物的抗癌作用 | 第22-30页 |
1. 钒化合物对实验致癌物质和荷瘤动物的抗癌作用 | 第23-25页 |
2. 钒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细胞机制 | 第25-26页 |
3. 钒化合物对细胞的凋亡作用 | 第26-28页 |
4. 钒化合物潜在的抗肿瘤转移作用 | 第28-29页 |
5. 药物耐受和钒化合物 | 第29-30页 |
四、钒化合物的毒性 | 第30页 |
五、研究展望 | 第30-31页 |
六、本文的立题思路 | 第31-32页 |
第二章 活性双过氧钒化合物的合成表征 | 第32-37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32页 |
2. 方法 | 第32-34页 |
二、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1. 五种双过氧钒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及鉴定 | 第34-35页 |
三、讨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活性双过氧钒化合物对脂肪细胞糖代谢的影响 | 第37-63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37-48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37-4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2-48页 |
二、结果与分析 | 第48-59页 |
1. 油红O染色结果 | 第48-50页 |
2. 双过氧钒化合物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和MTT实验结果 | 第50-54页 |
3. 双过氧钒化合物对3T3-L1脂肪细胞的PPARγ、Resistin和GLUT-4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54-58页 |
4. 双过氧钒化合物对3T3-L1脂肪细胞GLUT-4蛋白转位的影响 | 第58-59页 |
三、讨论 | 第59-63页 |
第四章 活性双过氧钒化合物的体内体外抗肿瘤作用 | 第63-84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63-70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63-6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5-70页 |
二、结果与分析 | 第70-80页 |
1. bpV(Imi-Py)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第70-71页 |
2. 细胞形态学变化 | 第71-73页 |
3. 细胞总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 第73页 |
4. 流式细胞仪分析 | 第73-75页 |
5. bpV(Imi-Py)对Bel-7402细胞caspase-3、-8、-9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75-77页 |
6. bpV(Imi-Py)在小鼠体内的毒性评价 | 第77-78页 |
7. bpV(Imi-Py)在小鼠体内抗肿瘤作用的评价 | 第78-80页 |
三、讨论 | 第80-84页 |
第五章 回顾与展望 | 第84-86页 |
一、本文总结 | 第84页 |
二、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9页 |
获奖和论文发表情况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