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4页 |
1.豆科比较基因组学 | 第13-25页 |
·豆科植物的基因组特点 | 第14-17页 |
·逆转座元件 | 第14-15页 |
·豆科基因组的复制 | 第15-16页 |
·豆科植物基因组的基因分布 | 第16-17页 |
·豆科物种间的线性关系研究 | 第17-22页 |
·豆科的宏观同线性 | 第18-20页 |
·豆科早期的宏观同线性研究 | 第18-19页 |
·豆科近期的宏观同线性研究 | 第19-20页 |
·豆科的微观同线性 | 第20-22页 |
·豆科与模式物种拟南介的微观同线性 | 第20-21页 |
·豆科与模式物种蒺藜苜蓿和百根的微观同线性 | 第21-22页 |
·豆科比较基因组学的应用 | 第22-25页 |
·豆科比较基因组学在豆科进化和分类上的应用 | 第23页 |
·豆科比较基因组学在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豆科比较基因组学在豆科的遗传研究和作物改良中的应用 | 第24页 |
·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推测未知基因功能 | 第24-25页 |
2.大豆SSR标记的研究 | 第25-28页 |
·大豆SSR标记创制 | 第26页 |
·大豆SSR标记的应用 | 第26-28页 |
·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26-27页 |
·品种鉴别 | 第27页 |
·分子标记与辅助选择 | 第27页 |
·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距离 | 第27-28页 |
·比较基因组学中的SSR分子标记 | 第28页 |
3.大豆RGA的研究进展 | 第28-32页 |
·植物抗病基因类似产物的保守结构 | 第29页 |
·大豆抗病基因在大豆基因组中的定位 | 第29-30页 |
·大豆抗病基因类似物在大豆基因组中的分布 | 第30-31页 |
·本所已有的RGA相关研究 | 第31-32页 |
4.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2-34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34-39页 |
1.材料 | 第34-35页 |
·大豆群体材料 | 第34-35页 |
·大豆RGA序列 | 第35页 |
2.方法 | 第35-39页 |
·SSR位点的获得 | 第35页 |
·SSR引物设计 | 第35-36页 |
·SSR位点的多态性分析及其定位 | 第36-38页 |
·大豆DNA的提取 | 第36页 |
·SSR引物PCR扩增 | 第36-38页 |
·PCR反应体系 | 第36页 |
·电泳凝胶制备 | 第36-37页 |
·PCR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37页 |
·扩增产物的快速银染显色 | 第37-38页 |
·数据分析定位 | 第38页 |
·比较分析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9-61页 |
1.穿梭标记的获得 | 第39-44页 |
·蒺藜苜蓿基因组SSR位点搜索结果 | 第39页 |
·SSR引物设计结果 | 第39-40页 |
·多态性分析结果 | 第40-41页 |
·群体扩增结果 | 第41-43页 |
·SSR标记在图谱中的定位结果 | 第43-44页 |
2.可穿梭标记Smt5021所在蒺藜苜蓿BAC与大豆RGA的比较分析结果 | 第44-59页 |
·蒺藜苜蓿BAC"AC144502"与大豆RGA序列的比对结果 | 第44-59页 |
·AC144502与AF305388比对结果 | 第45-46页 |
·AC144502与AF305389比对结果 | 第46-47页 |
·AC144502与AF305390比对结果 | 第47-48页 |
·AC144502与AF305391比对结果 | 第48-50页 |
·AC144502与AF305392比对结果 | 第50-51页 |
·AC144502与AY008380比对结果 | 第51-53页 |
·AC144502与AY008381比对结果 | 第53-54页 |
·AC144502与AY008382比对结果 | 第54-55页 |
·AC144502与AY048863比对结果 | 第55-57页 |
·AC144502与AY048864比对结果 | 第57-59页 |
·根据比对结果对Smt5021的分析结果 | 第59页 |
3.穿梭标记Smt5021与G连锁群上的抗性基因座分析 | 第59-61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61-64页 |
1.穿梭标记的特点和意义 | 第61页 |
2.Smt4731在03169群体上出现偏分离的原因分析 | 第61-62页 |
3.本研究的下一步设想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3页 |
附录1: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实验程序与溶液配方 | 第73-76页 |
1.大豆总DNA提取 | 第73-74页 |
2.溶液配方 | 第74-76页 |
附录2:本文相关分子标记引物序列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