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导言 | 第7-16页 |
| ·研究源起及价值分析 | 第7-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文献分析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选择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框架 | 第15-16页 |
| ·创新点 | 第16页 |
| 2. 政府绩效评估模型及其对扶贫开发绩效评估模型的启示 | 第16-29页 |
| ·现有政府绩效评估模型 | 第17-22页 |
| ·绩效评估战略模型 | 第17-18页 |
| ·Ghobadian& Ashworth的通用模型 | 第18页 |
| ·全面绩效评估模型 | 第18-19页 |
| ·CAP模型 | 第19-21页 |
| ·反馈系统 | 第21页 |
| ·360度绩效评估模型 | 第21-22页 |
| ·我国政府扶贫开发及其绩效评估的特点 | 第22-27页 |
| ·我国政府扶贫开发的特点 | 第22-25页 |
| ·我国政府扶贫开发绩效评估的特点 | 第25-27页 |
| ·政府绩效评估模型对扶贫开发绩效评估模型的启示 | 第27-29页 |
| ·注重内外部分析 | 第27-28页 |
| ·分析扶贫成本和扶贫效果之间的比例关系 | 第28页 |
| ·把握运用“结果导向” | 第28页 |
| ·注重反馈环节 | 第28页 |
| ·合理选择评估指标 | 第28-29页 |
| ·绩效评估的范围 | 第29页 |
| 3. 我国政府扶贫开发绩效评估模型的建构 | 第29-45页 |
| ·构建政府扶贫开发绩效评估模型的基本原则 | 第29-31页 |
| ·可操作性原则 | 第29-30页 |
| ·灵活性与稳定性相平衡的原则 | 第30页 |
| ·结果导向与过程导向相结合的原则 | 第30-31页 |
| ·我国政府扶贫开发绩效评估模型的构成要素分析 | 第31-41页 |
| ·分析内外部环境 | 第31-33页 |
| ·明确目标 | 第33-34页 |
| ·制定或选择指标体系 | 第34-38页 |
| ·整合资源,制定计划 | 第38-39页 |
| ·跟踪测量评估计划执行结果 | 第39-40页 |
| ·比较差异,分析原因 | 第40页 |
| ·评估结果反馈 | 第40-41页 |
| ·根据情况调整改进 | 第41页 |
| ·我国政府扶贫开发绩效评估模型分析 | 第41-45页 |
| ·模型构成 | 第41-43页 |
| ·运用分析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