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的审美之旅--论新时期女性小说对日常生活的诗性探寻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导言:一个女性日常生活叙事繁荣的年代 | 第12-40页 |
一、“日常生活崛起”与女性日常生活诗性探寻的自觉 | 第12-18页 |
二、日常生活及其哲学释义 | 第18-24页 |
三、诗性:两性生存/生命整体性的美学诉求 | 第24-32页 |
四、研究现状、目的、方法与全文结构 | 第32-40页 |
第一章 转型期市民日常生活个体主体意识的思考 | 第40-80页 |
第一节 张欣:“欲望主体”崭新形象的书写 | 第44-53页 |
一、彰显欲望 | 第45-48页 |
二、以德性制衡欲望 | 第48-50页 |
三、以情感与精神化育欲望 | 第50-53页 |
第二节 王安忆:都市日常生活实践主体的审美发现 | 第53-65页 |
一、生存品质的审美发现 | 第54-56页 |
二、审美意识与审美创造力的发现 | 第56-58页 |
三、生命意识的审美发现 | 第58-59页 |
四、女性自我意识与自由精神的审美发现 | 第59-61页 |
五、“在”的哲学与美学思考 | 第61-65页 |
第三节 池莉:从非反思性个体到反思主体的塑造 | 第65-76页 |
一、非反思性个体的塑造 | 第65-68页 |
二、反思主体的塑造 | 第68-73页 |
三、语境、经验与池莉的日常生活叙事转向 | 第73-76页 |
小结 | 第76-80页 |
第二章 婚恋叙事与爱的意义的新探寻 | 第80-137页 |
第一节 张抗抗:现代爱情、婚姻主体的想象与重建 | 第84-99页 |
一、启蒙语境与现代爱情、婚姻主体的浪漫想象 | 第84-88页 |
二、“革命”境遇下现代爱情、婚姻主体的确证与追问 | 第88-93页 |
三、商业语境与现代理想爱情主体的重建 | 第93-99页 |
第二节 蒋韵:古典爱情的现代思考与讲述 | 第99-112页 |
一、“过去时”古典爱情的现代思考与讲述 | 第100-105页 |
二、当下古典爱情的现代思考与讲述 | 第105-107页 |
三、“爱永远是一个人的事情”吗? | 第107-112页 |
第三节 迟子建:恩爱——情爱的另一种叙述 | 第112-120页 |
第四节 张洁:两性之爱的偏执书写 | 第120-132页 |
一、爱情至上的文学/文化想象与建构 | 第121-124页 |
二、对婚姻日常性与女性家庭角色的盲视 | 第124-127页 |
三、男性解构与爱的意义的消解 | 第127-132页 |
小结 | 第132-137页 |
第三章 身体写作与现代身体意识的探索 | 第137-183页 |
第一节 铁凝、王安忆:性权利与性伦理共在 | 第140-154页 |
一、“她就是性——绝对是性”? | 第142-146页 |
二、性权利与性关系的诗性敞开 | 第146-150页 |
三、守住“性”的“相对的分界” | 第150-154页 |
第二节 林白:身体是优先值得赞美的在者 | 第154-169页 |
一、血肉之痛与女性身体自我意识的觉醒 | 第156-161页 |
二、女体的自主审美 | 第161-165页 |
三、生命本能与肉身存在的诗性敞开 | 第165-169页 |
第三节 “美女作家”:对身体权利的误读与滥用 | 第169-179页 |
一、歧路丛生的消费文化语境 | 第171-173页 |
二、重构现代都市的身体空间 | 第173-176页 |
三、对身体权利意识的误读与滥用 | 第176-179页 |
小 结 | 第179-183页 |
结语:新时期女作家的一次集体的审美旅行 | 第183-190页 |
参考文献 | 第190-2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