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论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9页
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及发展第9-23页
   ·本文的概念界定第9-11页
     ·公共政策的制定第9-10页
     ·公民参与第10-11页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第11-15页
     ·人民主权理论第11-12页
     ·公共权力多元化理论第12-14页
     ·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第14-15页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意义第15-23页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因第15-21页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意义第21-23页
二、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发展过程及现状第23-28页
   ·公民政策参与的目标第24-25页
     ·积极的政策参与第24页
     ·有效的政策参与第24-25页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现状第25-28页
     ·政策要求多样化第25-26页
     ·政策参与趋于显性第26-27页
     ·主动参与多于被动参与第27页
     ·制度依据加强第27-28页
三、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8-37页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问题第28-32页
     ·政策过程中缺乏公民参与的制度安排第28页
     ·政府决策部门对公众参与的主观排斥第28-29页
     ·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问题第29-30页
     ·公民参与的理性化程度和能力问题第30-31页
     ·其他方面的原因第31-32页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缺失的原因第32-37页
     ·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第32-34页
     ·国家体制因素的影响第34-35页
     ·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法律依据第35-36页
     ·公众与政府的信息不对称第36-37页
四、拓展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途径选择第37-46页
   ·从观念层面来看,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第37-39页
     ·破处陈旧思想观念,提高公众参与意识第38页
     ·创造公众参与条件,提高公众参与水平第38-39页
   ·从法制层面来看,健全法律法规,推进公民参与的法制化建设第39-40页
   ·从利益表达层面来看,积极扶持非营利组织和社团的创建和完善第40-42页
     ·分化过于集中的政治结构体系第40-41页
     ·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高社会自治能力第41-42页
   ·从制度层面来看,构建公民参与的制度体系,畅通公民的政治参与渠道,保障公民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第42-44页
   ·从技术层面来看,要推进电子政务,加大对社会的信息开放程度第44-46页
结语:在公共治理中推进公民参与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后记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提高带状数字地面模型精度的采样方式研究
下一篇:IP多媒体业务交换功能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