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粉煤灰提取氢氧化铝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引言 | 第10-22页 |
| ·粉煤灰的危害及利用现状 | 第10-12页 |
| ·粉煤灰的产生及危害 | 第10-11页 |
| ·粉煤灰的排放及利用概况 | 第11-12页 |
| ·我国铝土矿和铝生产概况 | 第12-13页 |
|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状况 | 第13-19页 |
| ·国内外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简述 | 第13-16页 |
| ·利用粉煤灰提取氢氧化铝的研究与生产技术综述 | 第16-19页 |
| ·论文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 第19-22页 |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9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论文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 2 用粉煤灰提取氢氧化铝试验总体设计 | 第22-28页 |
| ·主要原料及化学试剂 | 第22页 |
| ·主要设备 | 第22-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 ·工艺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 第24-26页 |
| ·工艺路线 | 第24-25页 |
| ·可行性分析 | 第25-26页 |
| ·拟解决的问题及创新点 | 第26-28页 |
| 3 焙烧试验 | 第28-42页 |
| ·粉煤灰的物化特性 | 第28-30页 |
| ·粉煤灰化学成份 | 第28-29页 |
| ·粉煤灰矿物组成 | 第29-30页 |
| ·焙烧试验 | 第30-35页 |
| ·焙烧原理 | 第30-31页 |
| ·焙烧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 第31-33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3-35页 |
| ·粉煤灰活化机理及各因素的影响 | 第35-39页 |
| ·粉煤灰活性来源 | 第35-36页 |
| ·粉煤灰活化机理 | 第36-37页 |
| ·原料配比的确定 | 第37页 |
| ·温度影响 | 第37-39页 |
| ·保温时间影响 | 第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2页 |
| 4 浸取试验 | 第42-50页 |
| ·盐酸浸取氧化铝的原理 | 第42页 |
| ·浸取因素研究 | 第42-43页 |
| ·试验方法 | 第43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3-45页 |
| ·浸取试验各因素的影响 | 第45-48页 |
| ·盐酸浓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液固比影响 | 第46页 |
| ·浸取温度影响 | 第46-47页 |
| ·浸取时间影响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5 除杂试验 | 第50-54页 |
| ·除铁原理与方法 | 第50页 |
| ·Fe~(3+)含量测试方法 | 第50-51页 |
| ·除铁步骤及样品检测 | 第51-54页 |
| 6 碳酸化试验 | 第54-66页 |
| ·铝酸钠溶液的制备及其性质 | 第54-58页 |
| ·铝酸钠溶液的制备 | 第54页 |
| ·脱硅 | 第54-55页 |
| ·铝酸钠溶液的结构 | 第55-58页 |
| ·碳酸化分解原理 | 第58-59页 |
| ·碳酸化过程中影响因素 | 第59-61页 |
| ·碳酸化过程中pH 变化及原因 | 第61-62页 |
| ·成品检验 | 第62-66页 |
| ·氢氧化铝 XRD 分析 | 第62页 |
| ·杂质含量 | 第62-66页 |
| 7 环境、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 第66-68页 |
| ·环境及社会效益分析 | 第66-67页 |
| ·经济效益简析 | 第67-68页 |
| 8 结论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附录Ⅰ | 第74-76页 |
| 附录Ⅱ | 第76-77页 |
| 附录Ⅲ | 第77-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详细摘要 | 第8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