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二酸浸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 致谢 | 第1-9页 |
| 摘要 | 第9-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 2 引言 | 第18-20页 |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 ·供试作物 | 第20页 |
| ·供试化控剂 | 第20页 |
| ·试验设计 | 第20页 |
| ·取样方法 | 第20-21页 |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1-26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6-45页 |
| ·丁二酸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6-27页 |
| ·种子中水解酶活性变化 | 第26页 |
| ·对玉米籽粒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26-27页 |
| ·丁二酸浸种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7-30页 |
| ·对玉米田间出苗速度的影响 | 第27页 |
| ·对玉米幼苗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27页 |
| ·对玉米苗期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对玉米幼苗生理代谢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对玉米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29页 |
| ·对玉米根系的影响 | 第29-30页 |
| ·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30页 |
| ·丁二酸浸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 | 第30-35页 |
| ·对玉米吐丝前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30页 |
| ·对玉米吐丝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对吐丝后干物质运转的影响 | 第31页 |
| ·对玉米籽粒粒重变化影响 | 第31-32页 |
| ·籽粒体积的变化 | 第32-34页 |
| ·籽粒含水率变化 | 第34页 |
| ·籽粒中糖含量变化 | 第34-35页 |
| ·丁二酸浸种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35-40页 |
| ·对次生根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35页 |
| ·对气生根活力的影响 | 第35页 |
| ·对根系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对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对类胡萝卜素和chla/chlb的影响 | 第37页 |
| ·对叶片NR和GS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对叶片SOD和POD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对叶片和籽粒MDA含量的影响 | 第39页 |
| ·对籽粒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 ·丁二酸浸种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40-43页 |
| ·田间小气候的日变化 | 第40-41页 |
| ·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 | 第41页 |
| ·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 | 第41-42页 |
| ·对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 ·荧光参数的日变化 | 第43页 |
| ·丁二酸浸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第43-45页 |
| ·对玉米产量构成的影响 | 第43页 |
|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第43-45页 |
| 5 结语与讨论 | 第45-50页 |
| ·丁二酸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5页 |
| ·丁二酸浸种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5-46页 |
| ·丁二酸浸种对玉米物质运转的影响 | 第46页 |
| ·丁二酸浸种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 ·丁二酸浸种对玉米叶绿素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 ·丁二酸浸种对玉米穗位叶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第48-49页 |
| ·丁二酸浸种对玉米籽粒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 第49页 |
| ·丁二酸浸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