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3页 |
|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 ·进给驱动技术应用概况 | 第13-14页 |
| ·进给驱动技术的理论的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2 重心驱动工作台动力学建模及分析方法 | 第17-29页 |
| ·重心驱动工作台简介 | 第17-18页 |
| ·重心驱动的动力学原理 | 第18-21页 |
| ·重心进给驱动的模型简化分析 | 第18-19页 |
| ·重心驱动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9-21页 |
| ·重心驱动工作台有限元建模方法 | 第21-26页 |
| ·有限元技术简介 | 第21-22页 |
| ·有限单元矩阵的推导 | 第22-23页 |
| ·重心驱动工作台有限单元数学模型 | 第23-26页 |
| ·重心驱动工作台的有限单元谐响应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 ·谐响应分析的介绍 | 第26-27页 |
| ·重心驱动工作台有限单元动力响应特性分析 | 第27-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3 基于参数化有限元建模的重心驱动工作台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29-45页 |
| ·ANSYS 软件的简介 | 第29页 |
| ·重心驱动关键设计参数的参数化建模 | 第29-32页 |
| ·关键设计参数的确定 | 第29-30页 |
| ·基于APDL 语言的重心驱动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第30-32页 |
| ·参数化模型和ANSYS 软件的接口设计 | 第32页 |
| ·基于ANSYS 的重心驱动工作台有限元建模 | 第32-37页 |
| ·重心驱动工作台的实体模型 | 第32-33页 |
| ·重心驱动工作台的有限元模型 | 第33-37页 |
| ·重心进给驱动工作台的动力学分析 | 第37-44页 |
| ·参数对重心驱动工作台的动态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37-42页 |
| ·重心驱动工作台谐响应分析 | 第42-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4 重心驱动工作台的机电联合仿真 | 第45-55页 |
| ·虚拟样机技术简介 | 第45页 |
| ·虚拟样机仿真技术研究范围 | 第45-46页 |
| ·ADAMS 与 MATLAB 联合控制仿真简介 | 第46-49页 |
| ·重心进给驱动工作台的联合仿真 | 第49-54页 |
| ·建立重心进给驱动工作台模型 | 第49页 |
| ·给模型施加约束 | 第49-50页 |
| ·确定ADAMS 的输入和输出 | 第50-51页 |
| ·控制系统的框图构造 | 第51-52页 |
| ·机电联合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5 重心驱动系统的性能评价与参数优化调整 | 第55-63页 |
| ·动态性能评价方法 | 第55-57页 |
| ·效率评价指标 | 第55-56页 |
| ·动态精度评价指标 | 第56-57页 |
| ·综合评价指标 | 第57页 |
| ·伺服参数优化调整方法 | 第57-58页 |
| ·参数的选取与调整原则 | 第57-58页 |
| ·伺服参数调整步骤 | 第58页 |
| ·评价与调整实例 | 第58-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全文总结 | 第63-64页 |
| ·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