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演化:政府型强互惠模型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0、导论 | 第15-30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 ·演化经济学的发展概况 | 第16-20页 |
| ·制度演化研究的两种理路 | 第20-25页 |
| ·关于制度演化的一个新观点 | 第25-28页 |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8-30页 |
| 1、制度以及制度演化 | 第30-60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制度 | 第30-37页 |
| ·什么是制度 | 第31-33页 |
| ·制度的功效 | 第33-37页 |
| ·演化 | 第37-47页 |
| ·Newton经典力学 | 第38-39页 |
| ·Darwin演化学说 | 第39-42页 |
| ·热力学定律、耗散结构与混沌理论 | 第42-46页 |
| ·演化,还是进化 | 第46-47页 |
| ·制度演化 | 第47-58页 |
| ·从力学向生物学的转向 | 第47-52页 |
| ·制度演化的选择、遗传与变异 | 第52-56页 |
| ·理性设计与自发演化的统一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8-60页 |
| 2、认知与理性 | 第60-81页 |
| ·引言 | 第60-61页 |
| ·认知、社会认知 | 第61-66页 |
| ·认知的心理历程 | 第61-63页 |
| ·社会认知与主体间性 | 第63-66页 |
| ·理性的可能与无知 | 第66-78页 |
| ·理性:reason或rationality | 第67-70页 |
| ·经济学理性与理性设计的可能 | 第70-73页 |
| ·有限理性与理性的无知 | 第73-76页 |
| ·自然选择下的理性设计 | 第76-78页 |
| ·结论 | 第78-81页 |
| 3、合作与利他 | 第81-101页 |
| ·引言 | 第81-82页 |
| ·合作在社会中何以可能 | 第82-89页 |
| ·社会何以可能 | 第82-83页 |
| ·人类的演化与社会交往 | 第83-86页 |
| ·合作的起源 | 第86-89页 |
| ·利他与制度演化 | 第89-98页 |
| ·利他的生物学和经济学解释 | 第89-91页 |
| ·社会资本:利他的社会动力学基础 | 第91-94页 |
| ·利他行为下的制度均衡与制度演化 | 第94-98页 |
| ·结论 | 第98-101页 |
| 4、强互惠与政府型强互惠 | 第101-123页 |
| ·引言 | 第101-102页 |
| ·Santa Fe的强互惠 | 第102-111页 |
| ·强互惠演化的仿真模型 | 第103-108页 |
| ·自愿者性质的强互惠者 | 第108-111页 |
| ·一个新视角:政府型强互惠 | 第111-120页 |
| ·强互惠者的职业化 | 第112-114页 |
| ·职业化强互惠者的演化 | 第114-117页 |
| ·政府型强互惠 | 第117-120页 |
| ·结论 | 第120-123页 |
| 5、政府型强互惠模型下的制度演化 | 第123-148页 |
| ·引言 | 第123-124页 |
| ·共享意义的制度化 | 第124-131页 |
| ·制度化 | 第125-127页 |
| ·制度的演化均衡 | 第127-129页 |
| ·制度的内卷 | 第129-131页 |
| ·制度的理性设计与动态演化 | 第131-143页 |
| ·强互惠者的理性设计 | 第131-137页 |
| ·制度的动态演化过程 | 第137-143页 |
| ·模型的经验解说和现实意义 | 第143-146页 |
| ·结论 | 第146-1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8-160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160-161页 |
| 致谢 | 第161-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