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综述 | 第11-26页 |
·道地药材的基础研究 | 第11-17页 |
·道地药材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1-16页 |
·从本草考证方面研究道地药材的来源和产地 | 第11-12页 |
·综合比较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的性状、有效成分和药效 | 第12-13页 |
·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 | 第13-15页 |
·遗传基因方面的研究 | 第15页 |
·栽培和采收、加工技术方面的研究 | 第15-16页 |
·道地药材研究的主要目的与中药现代化 | 第16页 |
·道地药材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第16-17页 |
·中药材射干的研究概况 | 第17-24页 |
·射干的生物学研究 | 第17-18页 |
·射干的栽培繁殖研究 | 第18页 |
·射干及其混淆品的鉴别技术研究 | 第18-19页 |
·射干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9-21页 |
·射干的药理作用 | 第21-23页 |
·抗炎 | 第21页 |
·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 第21-22页 |
·抗癌作用 | 第22-23页 |
·消除自由基的作用 | 第23页 |
·其他药理作用 | 第23页 |
·临床应用 | 第23-24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以及方案设计 | 第24-26页 |
2 外植体的消毒 | 第26-35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7-29页 |
·植物材料 | 第27-28页 |
·外植体1-叶片 | 第27页 |
·外植体2-茎尖、假茎 | 第27页 |
·外植体3-种子 | 第27-28页 |
·培养基配制 | 第28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8-29页 |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29-30页 |
·培养基的选择 | 第29页 |
·外植体的消毒 | 第29-30页 |
·培养条件 | 第30页 |
·污染率和存活率的计算 | 第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叶片的消毒方法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0-31页 |
·幼茎的消毒方法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1-32页 |
·种子的消毒方法对愈伤组织的影响 | 第32页 |
·激素种类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2-33页 |
·讨论 | 第33-35页 |
·消毒剂对外植体的影响 | 第33页 |
·消毒时间对外植体的影响 | 第33-34页 |
·激素种类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4-35页 |
3 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35-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 | 第35页 |
·实验设计 | 第35-36页 |
·培养条件 | 第35页 |
·培养基的选择 | 第35页 |
·叶片外植体的低温预处理 | 第35-36页 |
·不同时期的叶片外植体接种 | 第36页 |
·愈伤组织的形成 | 第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3页 |
·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36-40页 |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6-39页 |
·光照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9页 |
·低温处理时间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9页 |
·不同时期的叶片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9-40页 |
·幼茎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40-43页 |
·幼茎外植体的来源位置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不同生长素组合对茎尖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43页 |
·不同激素种类及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43页 |
·光照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43-44页 |
4 射干愈伤组织的不定芽的诱导 | 第44-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44-45页 |
·培养基的选择 | 第44-45页 |
·培养条件 | 第45页 |
·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的观察 | 第45页 |
·愈伤组织芽诱导率和芽诱导平均数的计算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愈伤组织的分化的特征 | 第45-46页 |
·影响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因素 | 第46-48页 |
·讨论 | 第48-50页 |
·外植体对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48页 |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影响 | 第48-49页 |
·光照对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影响 | 第49-50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0-51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50页 |
·后续研究展望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附录Ⅰ 缩写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