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导言 | 第11-16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三、学术史综述 | 第12-14页 |
四、学术价值及创新之处 | 第14页 |
五、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 | 第14-16页 |
一、文化外交的基本理论分析 | 第16-27页 |
(一) 概念分析 | 第16-18页 |
(二) 特点分析 | 第18-22页 |
1、政府主导之下的行为体多元化 | 第18-20页 |
2、根植于国际行为体之间的互动 | 第20页 |
3、方式多样化和透明化 | 第20-21页 |
4、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 第21-22页 |
(三) 功能分析 | 第22-27页 |
1、文化外交支撑传统外交,是传统外交的有力补充 | 第22-24页 |
2、文化外交是本国政治价值观念对外辐射的媒介 | 第24-25页 |
3、文化外交通过对外文化交流树立国际行为体的良好形象 | 第25-27页 |
二、30 年代末到40 年代末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的背景 | 第27-35页 |
(一) 美国文化外交的思想渊源 | 第27-31页 |
1、宗教使命感与美国文化外交 | 第27-28页 |
2、孤立主义与美国文化外交 | 第28-29页 |
3、理想主义与美国文化外交 | 第29-31页 |
(二) 战时美国文化外交的总体战略 | 第31-35页 |
三、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的内容和表现 | 第35-57页 |
(一) 政府层面的文化互动 | 第35-45页 |
1、对华项目的启动 | 第35-36页 |
2、教育科技交流与人员往来 | 第36-41页 |
3、文化载体的交流与强化媒体宣传 | 第41-45页 |
(二) 美国公众媒体与中国抗战 | 第45-50页 |
(三) 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的特殊篇章 | 第50-57页 |
四、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的影响与启示 | 第57-66页 |
(一) 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的双刃剑效应 | 第57-61页 |
(二) 引发中国智力阶层的对美情感波动 | 第61-63页 |
(三) 提升中国文化外交能力 | 第63-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70-71页 |
后记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