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采访和报道论文

论新闻框架中的“偏见”及其规避--以国内三家日报对“富士康案件”的报道为例

中文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10页
第一章 理论阐释与应用第10-14页
 (一) 理论阐释:新闻框架理论第10-13页
 (二) 理论应用:框架理论在新闻传播研究中的运用第13-14页
第二章 框架分析的个案研究第14-32页
 (一) 个案概述第14页
 (二) 研究方法第14-16页
  1、框架分析法第14-15页
  2、样本选择及其理由第15-16页
  3、时间界定第16页
  4、分析单位第16页
 (三) 具体框架分析第16-29页
  1、议题架构要素的分析第16-19页
  2、文本建构要素的分析第19-29页
 (四) 结论与启示第29-32页
  1、研究结论第29-30页
  2、启示第30-32页
第三章 新闻框架的建构与产生“偏见”的原因分析第32-40页
 (一) 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社会生态环境和意识形态因素的制约第32-36页
  1、政治制度环境的影响第33-34页
  2、经济制度环境的影响第34-35页
  3、文化心理环境的影响第35-36页
 (二) 媒介组织新闻传播理念和操作规范的制约第36-37页
  1、媒介新闻传播理念的影响第36-37页
  2、媒介新闻传播操作规范的影响第37页
 (三) 记者、编辑等传播者个体素质差异的制约第37-38页
 (四) 外来压力组织的制约第38-40页
第四章 “新闻框架”中“偏见”的负面传播效果第40-44页
 (一) 新闻框架中的“偏见”可以使国家、政府的形象受损第40-41页
 (二) 新闻框架中的“偏见”可以导致媒体自身公信力的受损第41页
 (三) 新闻框架中的“偏见”可以导致公众知情权受到损害第41-42页
 (四) 新闻框架中的“偏见”可造成被报道对象的权益受损第42-43页
 (五) 新闻框架中的“偏见”可以滋生新闻腐败第43-44页
第五章 对策:正确运用新闻框架、规避不良“偏见”第44-48页
 (一) 新闻立法规范第44-45页
 (二) 公众监督第45-46页
 (三) 转变新闻理念,规范新闻操作第46-47页
 (四) 提高传播者个体素质第47-48页
结论第48-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4-56页
详细摘要第56-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RNA干扰HIF-1α对食管鳞癌细胞Eca-109抑制效应的体外体内研究
下一篇:梅尧臣诗风嬗变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