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一个新的小麦黄化突变体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59页
   ·叶绿素缺乏突变体的类型第14-15页
     ·根据叶色表型分类第14-15页
     ·根据色素缺失类型分类第15页
   ·叶绿素缺乏突变体性状表现第15-21页
     ·突变体的生存能力第15页
     ·突变体形态特征及主要农艺性状第15-16页
     ·突变体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变化第16-18页
     ·突变体的光合能力第18-21页
   ·叶绿体结构变异第21-25页
     ·叶绿体的基本结构第21-23页
     ·突变体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异第23-24页
     ·叶绿体结构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第24-25页
   ·叶绿体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变异第25-33页
     ·色素蛋白复合体的类型第25-30页
     ·色素蛋白复合体变异第30-33页
   ·叶绿素缺乏突变的遗传方式第33-37页
     ·细胞核遗传第33-35页
     ·细胞质遗传第35-36页
     ·核质基因互作第36-37页
   ·黄化(失绿)突变的分子机制第37-50页
     ·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基因突变第37-44页
     ·血红素→光敏色素生色团生物途径中基因突变第44-46页
     ·叶绿体-细胞核信号传导第46-49页
     ·障碍叶绿体类囊体膜生物发生的突变第49-50页
   ·叶绿素缺失突变体的应用探讨第50-53页
     ·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第50-52页
     ·作为标记性状在育种中的应用第52-53页
   ·小麦叶绿素缺乏突变体的研究进展第53-57页
     ·国外关于小麦叶绿素缺乏突变体研究进展第54-56页
     ·国内关于小麦叶绿素缺乏突变体研究进展第56-57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57-59页
     ·本研究的意义第57-58页
     ·本研究内容与目的第58-59页
第二章 突变体的形态特征、主要农艺性状及细胞遗传学观察第59-65页
   ·材料与方法第59-60页
     ·材料第59页
     ·突变性状观察与主要农艺性状统计第59页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观察第59页
     ·花粉活性鉴定第59页
     ·数据分析第59-60页
   ·结果与分析第60-64页
     ·黄化植株的形态特征第60-61页
     ·黄化突变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及生育期第61-63页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观察第63-64页
     ·花粉活力测定第64页
   ·小结第64-65页
第三章 小麦黄化突变体光合特性研究第65-71页
   ·材料与方法第65-66页
     ·材料第65页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第65-66页
     ·光合作用测定第66页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测定第66页
     ·数据分析第66页
   ·结果与分析第66-69页
     ·小麦黄化突变体色素含量变化第66-67页
     ·小麦黄化突变体的光合能力第67-68页
     ·小麦黄化突变体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第68-69页
   ·讨论第69-71页
第四章 小麦黄化突变体的遗传研究第71-77页
   ·材料与方法第71-72页
     ·供试材料第71页
     ·试验方法第71-72页
   ·结果与分析第72-76页
     ·自交后代表现第72-73页
     ·小麦黄化突变体与突变亲本及分离绿株正反交试验第73-74页
     ·突变体与其它基因型杂交后代表现第74-76页
   ·结论与讨论第76-77页
第五章 小麦黄化突变体叶绿体超微结构研究第77-81页
   ·材料与方法第77页
     ·材料第77页
     ·电镜样品的制备与观察第77页
   ·结果与分析第77-79页
     ·突变体叶绿体的数目及形态第77-78页
     ·突变体叶绿体的超微结构第78-79页
   ·讨论第79-81页
第六章 小麦黄化突变体色素蛋白和叶绿素合成特性研究第81-88页
   ·材料与方法第81-83页
     ·材料第81页
     ·类囊体膜蛋白的制备第81页
     ·SDS-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81页
     ·叶绿素生物合成主要前体物质含量测定第81-83页
   ·结果与分析第83-85页
     ·类囊体膜色素蛋白的SDS-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第83-84页
     ·叶绿素生物合成主要前体物质含量的变化第84-85页
   ·讨论第85-88页
     ·突变体类囊体色素蛋白组成的变化第85-86页
     ·突变体叶绿素生物合成中间产物的变化第86-88页
第七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第88-94页
   ·小麦黄化突变体突变机制探讨第88-92页
     ·小麦黄化突变体色素含量的变化第88页
     ·小麦黄化突变体叶绿素含量与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关系第88页
     ·小麦黄化突变体叶绿素含量与色素蛋白的关系第88-90页
     ·从叶绿素合成中间产物含量的变化分析小麦黄化突变原因第90页
     ·镁螯合酶活性与黄化突变性状的显隐性表现第90-92页
     ·小麦黄化突变体进一步研究的思路第92页
   ·全文结论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作者简介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振动在裁切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上海工业集聚区的空间整合与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