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地方史志论文

清代常州城市与文化:江南地方文献的发掘及其再阐释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绪论第9-23页
 一、学术史回顾第9-18页
 二、关于本文的研究目的第18-20页
 三、一些要说明的问题第20-23页
第一章 城市空间与市场体系第23-103页
 第一节 历史环境与城市空间第23-40页
  一、区域发展与城市变迁第23-28页
  二、城市的空间与布局第28-40页
 第二节 城市经济与市场网络第40-88页
  一、农业作物和手工业生产第40-50页
  二、商品流通与市场体系第50-88页
 第三节、商业、商人与商帮第88-102页
  一、重商或抑商:商人在城市中的地位第88-92页
  二、城市的商人社会:会馆与公所第92-96页
  三、外地商帮与城市发展:以在常徽商为中心第96-102页
 小结第102-103页
第二章 城市的控制与管理第103-162页
 第一节、保甲团练第104-110页
  一、保甲制度的兴衰利弊第104-105页
  二、危机时期的治安和守城:保甲与团练的结合第105-108页
  三、晚清时期保甲团练制度的整顿第108-110页
 第二节、公共工程第110-123页
  一、城市的水道体系第110-114页
  二、城市水道整治及特点第114-123页
 第三节、慈善事业第123-146页
  一、官方慈善事业的变革:以育婴堂为中心第123-126页
  二、社区化与体系化:清代常州城乡慈善体系的形成第126-143页
  三、惜字会:常州慈善组织的一个特例第143-146页
 第四节、灾害救济第146-158页
  一、作为受灾者的城市:以火灾为中心第146-149页
  二、灾害中的城乡关系第149-158页
 小结第158-162页
第三章 城市的社会生活第162-239页
 第一节城市的宗族社会第162-197页
  一、宗族及其城市化第162-170页
  二、城市的宗族组织:祠堂、族产与义庄第170-197页
 第二节 城市的民间信仰第197-236页
  一、常州城内民间信仰生态第197-221页
  二、民间信仰的多元视角:以陈果仁信仰为中心第221-236页
 小结第236-239页
第四章 城市文人与城市文化第239-317页
 第一节、城市文人与文化资源第240-265页
  一、文化资源与经济资本第240-247页
  二、文化资源与社会资本:以宗族和婚姻为例第247-259页
  三、文化资源的影响力与文人的分层:以《旧言集》为例的一个细化研究第259-265页
 第二节 城市文人群体:以毗陵七子为中心的研究第265-292页
  一、毗陵七子之形成概述第265-268页
  二、家世与婚姻第268-273页
  三、七子与本地文人交友圈第273-292页
 第三节 文人与城市文化景观的构建:以白云溪为中心第292-314页
  一、精神家园:文人眼中的白云溪第295-305页
  二、云溪竞渡:大众狂欢中的白云溪第305-314页
 小结第314-317页
结束语第317-320页
附录第320-348页
 附录1: 《江苏艺文志·常州卷》补正第320-331页
 附录2: 壬辰春试日记第331-348页
参考文献第348-364页
后记第364-365页

论文共3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应激对牛体细胞克隆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
下一篇:JPEG2000编码器关键模块的硬件设计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