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刑法中的空白罪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空白罪状的概念 | 第11-20页 |
第一节 空白罪状定义概览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空白罪状定义的比较分析 | 第13-16页 |
一、空白罪状的载体 | 第13页 |
二、空白罪状与参见罪状 | 第13-14页 |
三、空白罪状的结构 | 第14-16页 |
第三节 空白罪状的特征及表现形态 | 第16-20页 |
一、空白罪状的特征 | 第16-17页 |
二、空白罪状的表现形态 | 第17-20页 |
第二章 空白罪状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 第20-32页 |
第一节 空白罪状的理论基础 | 第20-29页 |
一、空白罪状与罪刑法定主义之民主、法治原则 | 第20-24页 |
二、空白罪状与罪刑法定主义之法律专属性原则 | 第24-26页 |
三、空白罪状符合罪刑法定主义之法律明确性原则 | 第26-29页 |
第二节 空白罪状的现实基础 | 第29-32页 |
一、空白罪状产生的内在动因 | 第29-30页 |
二、空白罪状产生的外在需要 | 第30页 |
三、空白罪状产生的现实根据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空白罪状中的补充规范 | 第32-44页 |
第一节 补充规范的范围 | 第32-37页 |
一、中外空白罪状立法中有关补充规范的表述概况 | 第32-34页 |
二、补充规范范围的确定 | 第34-37页 |
第二节 补充规范的变更与空白罪状的溯及力 | 第37-41页 |
一、补充规范的变更 | 第37-39页 |
二、空白罪状的溯及力 | 第39-41页 |
第三节 补充规范的解释 | 第41-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