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

控制水稻粒宽/粒重主效QTL的定位、克隆和功能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文献综述第10-47页
 综述一 高等植物种子大小的发育调控第10-34页
  1、引言第10-11页
  2、基因组印记(Genomic Imprinting)影响种子大小的形态建成第11-20页
   ·被子植物基因组印记的概念、理论、机制和生物学意义第11-13页
   ·基因组印记影响种子大小发育的实例第13-20页
     ·FIS类基因第13-14页
     ·FIS类基因的目标基因PHERES1(PHE1)第14-15页
     ·对FIS类基因起调控作用的遗传因子第15-16页
     ·直接影响植物基因组甲基化水平的基因也能调控种子的大小第16-18页
     ·其他类影响种子大小发育的父/母源效应基因第18-20页
  3、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信号途径可能参与种子大小调节第20-22页
   ·油菜素类固醇(brassinosteroids, BRs)信号途径第20页
   ·细胞分裂素(Cytokinin)信号途径第20-21页
   ·响应生长素反应的基因第21-22页
  4、编码G蛋白(GTP-binding protein)α亚基基因突变也改变了种子的大小第22-23页
  5、植物发育和代谢中的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种子大小的调控第23-26页
   ·HAIKU1(IKU1)、HAIKU2(IKU2)和MINISEED3(MIN13)第23-25页
   ·EXTRA SPOROGENOUSCELLS (EXS)第25页
   ·玉米中的Miniature1 基因第25-26页
  6、小结和展望第26-27页
  参考文献第27-34页
 综述二 作物产量构成要素的分子基础第34-47页
  1、引言第34页
  2、产量构成的概念和研究的意义第34页
  3、作物产量构成要素的分子调节第34-41页
   ·控制番茄果实大小的QTL和FW2.2 基因第35-37页
   ·水稻分蘖数和MOC1 基因第37-38页
   ·控制水稻穗粒数的主效QTL/基因G111a第38-39页
   ·控制水稻粒长/粒重QTL/基因G53第39-40页
   ·玉米(Zea mays)中控制子粒大小和子粒数的基因G1111-3 和G1111-第40-41页
  4、展望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研究论文第47-98页
 引言第47-49页
 1、材料与方法第49-65页
  1-1 材料选择和亲本材料性状的考察、测定第49页
  1-2 定位群体和目标QTL的近等基因系(nearly isogenic line) 即NIL(QTL)的构建第49-50页
  1-3 菌株与质粒第50页
   1-3-1 菌株第50页
   1-3-2 质粒(载体)第50页
  1-4 分子标记的选择、引物设计和基因型分析第50-51页
  1-5 简易提取基因组DNA方法第51页
  1-6 PCR反应和电泳分析第51-52页
  1-7 F2 群体和初步定位第52-53页
  1-8 大量提取基因组DNA的简化方法第53页
  1-9 精细定位第53页
  1-10 质粒的提取、酶切和片段的回收第53-55页
   1-10-1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第53-54页
   1-10-2 从TBE琼脂糖凝胶中回收DNA片段(Ferments Kit)第54-55页
  1-11 载体构建第55-57页
   1-11-1 水稻转基因互补表达载体构建第55-56页
   1-11-2 GFP-GW2 融合蛋白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载体构建第56页
   1-11-3 转基因GW2 promoter-GFP表达载体构建第56页
   1-11-4 大肠杆菌蛋白表达载体构建第56-57页
  1-12 大肠杆菌DH5α菌株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第57-58页
   1-12-1 钙镁法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第57页
   1-12-2 CaC12 法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第57-58页
  1-13 RT-PCR分析第58-59页
   1-13-1 RNA提取和RT-PCR反应第58-59页
   1-13-2 基因的表达分析第59页
  1-14 GW2 蛋白的大肠杆菌低温诱导表达和目标活性蛋白的回收第59-60页
   1-14-1 低温诱导第59-60页
   1-14-2 目标活性蛋白的回收第60页
  1-15 抗原的制备、纯化和PAGE胶电泳检测第60-61页
  1-16 根癌农杆菌(EHA105)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第61-62页
  1-17 GFP融合蛋白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第62-63页
   1-17-1 材料准备第62页
   1-17-2 微弹制备(金粉母液制备)第62页
   1-17-3 质粒DNA的包裹第62-63页
   1-17-4 利用PDS-1000/He型基因枪轰击洋葱表皮细胞第63页
   1-17-5 GFP-GW2 融合蛋白瞬时表达信号的观察第63页
  1-18 E3 泛素连接酶反应第63-64页
  1-19 Western blot分析第64-65页
 2、实验结果第65-84页
  2-1 亲本材料之间在株型、穗型、粒型和粒重上都差别较大第65页
  2-2 控制水稻粒型QTL的初步定位第65-66页
  2-3 控制水稻粒宽主效QTL的精细定位第66-69页
   2-3-1 精细定位和高精确度连锁分析第66-67页
   2-3-2 利用关键交换个体的表型测定和基因型检测锁定QTL GW2第67-68页
   2-3-3 QTL GW2 为半显性遗传第68-69页
  2-4 对控制水稻粒宽基因GW2 的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对第69-72页
   2-4-1 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一个功能未知的蛋白,包含一个类似RING的结构域第69-70页
   2-4-2 GW2 的同源基因搜索和比对第70-72页
  2-5 不同品种等位基因之间的序列差异第72页
  2-6 转基因水稻中GW2 基因的表达变化影响谷粒的宽度第72-74页
  2-7 GW2 的表达无时间和组织特异性(即无时空特异性)第74-75页
  2-8 GW2 的表达定位在细胞质中第75-76页
  2-9 GW2 编码的新型RING蛋白具有E3 泛素连接酶活性第76-79页
   2-9-1 低温下可以诱导GW2 活性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第76-77页
   2-9-2 大肠杆菌表达的双亲的GW2 活性蛋白都具有E3 泛素连接酶活性第77-78页
   2-9-3 除UbcH56外,GW2 蛋白还可以与其他E2 如UbcH2、Ubc5a、Ubc5c和UbcH6 等结合发生泛素化反应第78-79页
  2-10 利用近等基因系NIL(GW2)研究GW2 对粒型性状的作用第79-82页
   2-10-1 NIL(GW2)的选育第79-80页
   2-10-2 NIL(GW2)和FAZ1 之间主要在粒宽和粒重上存在极显著差异第80-82页
  2-11 正反交结果表明GW2 基因不受母本效应的影响第82-84页
 3、讨论第84-88页
  3-1 水稻粒型和千粒重性状的QTL定位第84页
  3-2 GW2 蛋白属于一种新类型的RING E3 泛素连接酶第84-85页
  3-3 推测GW2 对水稻粒宽和粒重的遗传调控机理第85-86页
  3-4 NIL(GW2)和GW2 转基因的应用前景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1页
 4、附录第91-98页
致谢第98-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富顺县怀德镇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下一篇:不同道地产区木瓜指标成份分析及川木瓜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