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非规则房屋结构及其不利因素 | 第10-12页 |
·非规则布置房屋结构 | 第10-11页 |
·不利因素 | 第11-12页 |
·隔震结构体系的特点及隔震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隔震结构体系的特点及优越性 | 第12-13页 |
·隔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13-15页 |
·非规则建筑结构隔震体系的研究现状和分析 | 第15-17页 |
·扭转非规则问题 | 第15-16页 |
·凹凸非规则问题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17-2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工作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房屋结构地震反应计算的几个基本问题 | 第20-30页 |
·层单元的性能参数 | 第20-24页 |
·层单元模型 | 第20-22页 |
·性能参数 | 第22页 |
·平扭藕联重迭结构的动力特性 | 第22-24页 |
·地震反应计算特征量 | 第24-26页 |
·广义位移和变形 | 第24-25页 |
·广义惯性力 | 第25-26页 |
·地震反应计算方法 | 第26-30页 |
·反应谱方法 | 第26-27页 |
·时程分析方法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平动扭转藕联房屋结构隔震体系的计算简化方法 | 第30-41页 |
·隔震结构计算的基本简化体系 | 第30-33页 |
·隔震结构的动力分析 | 第30-31页 |
·隔震结构计算的基本简化体系 | 第31-33页 |
·平动扭转藕联房屋结构隔震体系的一般计算方法 | 第33-35页 |
·动力方程 | 第33-34页 |
·计算程序 | 第34-35页 |
·平动扭转藕联房屋结构隔震体系的简化计算方法 | 第35-37页 |
·考虑上部结构一级振型的动态变形简化计算方法 | 第35-36页 |
·考虑上部结构一级振型的静态变形简化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不考虑上部结构变形的简化计算方法 | 第37页 |
·几种计算方法的计算比较 | 第37-39页 |
·各方案的特点 | 第37-38页 |
·算例及比较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平动扭转藕联房屋结构隔震体系性能参数对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41-51页 |
·平动扭转藕联房屋结构隔震体系的基本动力性能 | 第41-44页 |
·算例基本数据 | 第41-42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隔震体系的动力特性随刚度分布性能参数的变化 | 第44-45页 |
·刚度偏心距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弹力半径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45页 |
·总体隔震层性能参数对隔震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45-47页 |
·隔震结构刚度分布对动力反应的影响 | 第47-49页 |
·刚度偏心距对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47-48页 |
·弹力半径对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考虑楼板变形时的层单元分析 | 第51-59页 |
·基本假定和单元位移函数 | 第51-53页 |
·基本假定 | 第51-52页 |
·位移函数 | 第52-53页 |
·单元刚度矩阵 | 第53-56页 |
·侧移构件变形能 | 第53-54页 |
·楼板的弯曲变形势能 | 第54-55页 |
·楼板的剪切变形势能 | 第55-56页 |
·单元质量矩阵和惯性力列阵 | 第56-57页 |
·单元质量矩阵 | 第56-57页 |
·惯性力列阵 | 第57页 |
·单元阻尼矩阵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非规则布置房屋结构的动力性能 | 第59-71页 |
·非规则房屋结构的动力计算原理 | 第59-61页 |
·非规则房屋结构的动力方程 | 第59-61页 |
·构件的内力计算方法 | 第61页 |
·非规则房屋结构的动力特性及计算比较 | 第61-63页 |
·算例基本数据 | 第61-62页 |
·自振周期计算结果及比较 | 第62-63页 |
·平面非规则布置房屋结构的地震反应 | 第63-67页 |
·结构变形竖向分布 | 第63-65页 |
·结构刚度分布的变化对楼板变形的影响 | 第65-67页 |
·底部弱层非规则房屋结构的地震反应 | 第67-69页 |
·结构变形竖向分布 | 第67-68页 |
·第一层位移差平面分布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1页 |
第七章 非规则布置房屋结构隔震体系的地震反应计算方法 | 第71-84页 |
·隔震体系的动力计算原理 | 第71-74页 |
·层单元位移函数 | 第71-72页 |
·层单元刚度、质量、阻尼及惯性力矩阵 | 第72-73页 |
·隔震结构的动力方程 | 第73-74页 |
·隔震结构动力方程的数值解法——迭代法 | 第74-75页 |
·反应谱分析迭代法 | 第74-75页 |
·时程分析迭代法 | 第75页 |
·非规则房屋结构及其隔震体系计算程序介绍 | 第75-78页 |
·程序框图及输入输出说明 | 第75-77页 |
·程序的特点和功能 | 第77-78页 |
·非规则房屋结构隔震体系的基本动力性能 | 第78-83页 |
·结构变形竖向分布 | 第78-81页 |
·层间位移差的水平分布 | 第81-82页 |
·结构的总体效应 | 第82-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八章 非规则房屋结构隔震体系性能参数对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84-97页 |
·引言 | 第84页 |
·隔震体系的地震反应对随总体性能参数的变化 | 第84-88页 |
·隔震垫总体平均自振周期的影响 | 第85-87页 |
·隔震垫平均阻尼比的影响 | 第87-88页 |
·隔震体系的地震反应随各子结构总体性能参数的变化 | 第88-94页 |
·隔震层刚度比的影响 | 第89-91页 |
·隔震层阻尼分布的影响 | 第91-92页 |
·底部弱层情况的计算讨论 | 第92-94页 |
·隔震体系的地震反应随子结构内部性能参数的变化 | 第94-95页 |
·隔震层弹力半径的影响 | 第94-95页 |
·隔震层刚度偏心距的影响 | 第95页 |
·小结 | 第95-97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100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97-98页 |
·计算方法研究 | 第97页 |
·动力性能研究 | 第97-98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98-100页 |
附录 A 性能参数对隔震体系总体效应的影响 | 第100-103页 |
附录 B 性能参数对隔震体系底板变形的影响 | 第103-109页 |
B.1 U 型结构 | 第103-104页 |
B.2 L 型结构 | 第104-106页 |
B.3 T 型结构 | 第106-109页 |
附录 C 计算程序 NZFGZG 有关计算结果 | 第109-113页 |
C.1 NZFGZG 程序与商用程序 ETABS 计算比较 | 第109页 |
C.2 T 型结构 | 第109-111页 |
C.3 L 型结构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6页 |
2002-2006 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