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邕书法论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综述 | 第7-11页 |
| 一、课题研究价值 | 第7-8页 |
| 二、课题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1、唐代书法研究 | 第8-9页 |
| 2、李邕研究 | 第9-10页 |
| 三、课题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李邕的仕宦生涯 | 第11-16页 |
| 一、生长于“殊无纲纪”的时代 | 第11-13页 |
| 二、因荐出仕,险中沽名 | 第13-14页 |
| 三、不拘细行,政治上终无建树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李邕的学问 | 第16-21页 |
| 一、生于学者之家的学问根抵 | 第16-17页 |
| 二、以文知名,长于碑颂 | 第17-19页 |
| 三、李邕的交游及其“能文养士”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李邕的书法艺术 | 第21-31页 |
| 一、两唐书对李邕善书只字不提 | 第21-22页 |
| 二、李邕传世书迹 | 第22-25页 |
| 1、《端州石室记》 | 第22页 |
| 2、《麓山寺碑》 | 第22-23页 |
| 3、《法华寺碑》 | 第23页 |
| 4、《云麾将军李秀碑》 | 第23页 |
| 5、《鄂州刺史卢正道碑》 | 第23页 |
| 6、《灵岩寺碑》 | 第23-24页 |
| 7、《任令则碑》 | 第24页 |
| 8、《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第24页 |
| 9、《晴热帖》 | 第24页 |
| 10、《缙云三帖》 | 第24页 |
| 11、《久别帖》 | 第24-25页 |
| 三、李邕代表作与《集王圣教序》的比较 | 第25-28页 |
| 四、李邕是王书的守成者 | 第28-31页 |
| 第四章 前人对李邕书法评价的误区 | 第31-38页 |
| 一、杜甫之评系赞其文也 | 第31-32页 |
| 二、历代书论者的评价 | 第32-34页 |
| 三、董其昌、何绍基之评 | 第34-38页 |
| 第五章 李邕书法的传承 | 第38-43页 |
| 一、苏东坡书法与李书 | 第38-40页 |
| 二、赵孟頫书法与李书 | 第40-43页 |
| 结论 | 第43-45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 一、古代文集 | 第45页 |
| 二、书画著录 | 第45-46页 |
| 三、当代著作 | 第46-47页 |
| 四、学术论文 | 第47-48页 |
| 五、传世作品 | 第48-49页 |
|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及创作成果简介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附:毕业创作图片 | 第52-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