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全组播的认证服务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安全组播 | 第12-14页 |
·组播保护机制 | 第14-15页 |
·主要工作 | 第15页 |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组播与虚电路 | 第17-25页 |
·组播 | 第17-21页 |
·组播管理协议 | 第17-18页 |
·组播的优点 | 第18页 |
·组播安全的隐患 | 第18-21页 |
·端到端虚电路机制 | 第21-24页 |
·虚电路传输机制 | 第22-23页 |
·虚电路安全特性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认证服务模型的研究 | 第25-35页 |
·认证服务模型的分析 | 第25-32页 |
·组播密钥管理机制 | 第25-27页 |
·成员接入控制模型 | 第27-32页 |
·成员退出控制机制 | 第32页 |
·新型组播认证服务模型 | 第32-34页 |
·分层动态密钥管理模型 | 第32-33页 |
·新型接入控制模型 | 第33-34页 |
·新型退出控制模型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新型认证服务机制的设计 | 第35-46页 |
·新型网络安全计算模型 | 第35-36页 |
·接入系统 | 第36页 |
·传输系统 | 第36页 |
·组播控制通信协议族 | 第36-39页 |
·安全组播管理协议 | 第36-38页 |
·组播数据传输协议 | 第38-39页 |
·新型组播认证服务模型 | 第39-45页 |
·分层动态密钥管理模型 | 第39-41页 |
·组播成员控制模型 | 第4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新型认证服务系统的实现 | 第46-72页 |
·协议栈与模块划分 | 第46-49页 |
·初始化功能 | 第46-47页 |
·安全组播管理功能 | 第47页 |
·组播数据传输功能 | 第47页 |
·模块工作关系 | 第47-48页 |
·初始化模块 | 第48-49页 |
·成员主机端 | 第49-63页 |
·套接字模块 | 第50-52页 |
·接入退出模块 | 第52-58页 |
·传输模块 | 第58-63页 |
·边缘路由器端 | 第63-67页 |
·成员管理模块 | 第64-67页 |
·转发模块 | 第67页 |
·组管理服务器端 | 第67-71页 |
·认证模块 | 第68-71页 |
·密钥管理模块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测试 | 第72-83页 |
·测试环境 | 第72-74页 |
·软硬件配置 | 第72页 |
·测试网络 | 第72-74页 |
·测试设计 | 第74-75页 |
·测试周期 | 第74页 |
·测试用例 | 第74-75页 |
·单元测试 | 第75-76页 |
·随机数测试 | 第75-76页 |
·HMAC 测试 | 第76页 |
·SR4 测试 | 第76页 |
·集成测试 | 第76-78页 |
·测试成员主机端功能 | 第76-77页 |
·测试边缘路由器端功能 | 第77页 |
·测试组管理服务器端功能 | 第77-78页 |
·系统功能测试 | 第78-80页 |
·成员接入测试 | 第78-79页 |
·成员退出测试 | 第79页 |
·子组接入测试 | 第79页 |
·子组退出测试 | 第79-80页 |
·系统安全性测试 | 第80-82页 |
·前向安全测试 | 第80-81页 |
·后向安全测试 | 第81页 |
·数据安全测试 | 第81-82页 |
·兼容性测试 | 第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