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铝业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分析
| 摘要 | 第1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导论 | 第5-13页 |
| ·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 第5-6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6-9页 |
| ·对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9-10页 |
|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0-11页 |
| ·论文基本出发点和概述 | 第11-13页 |
| 2 “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内涵、评价标准 | 第13-22页 |
| ·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 ·“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内涵 | 第16-19页 |
| ·公司治理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 第19-22页 |
| 3 国际上典型公司治理模式有效性的比较分析 | 第22-29页 |
| ·三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 | 第22-24页 |
| ·三种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 第24页 |
| ·不同模式公司治理有效性比较 | 第24-26页 |
|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发展目标模式的定位 | 第26-29页 |
| 4 中国铝业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分析 | 第29-50页 |
|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第29页 |
| ·中国铝业公司治理有效性分析 | 第29-49页 |
| ·股权结构分析 | 第29-32页 |
| ·股东大会分析 | 第32-33页 |
| ·董事会分析 | 第33-34页 |
| ·监事会分析 | 第34-35页 |
| ·经理层分析 | 第35-36页 |
| ·管理层激励机制分析 | 第36-37页 |
| ·投资主体的有效性 | 第37-38页 |
| ·外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 | 第38-39页 |
| ·法律保障体系的有效性 | 第39-43页 |
| ·公司治理有关的行政监管有效性 | 第43-44页 |
| ·中国铝业的公司治理评级 | 第44-49页 |
| ·中国铝业的公司治理综合评价 | 第49-50页 |
| 5 中国铝业公司治理有效性低下的成因 | 第50-59页 |
| ·中铝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50-54页 |
| ·中铝公司治理有效性低下的成因 | 第54-59页 |
| ·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缺位导致公司治理动力不足 | 第54-55页 |
| ·股东大会存在制度缺陷不利于小股东维护自身利益 | 第55-56页 |
| ·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的失控 | 第56-57页 |
| ·董事会独立性不强,独立董事制度尚未健全 | 第57页 |
| ·缺乏一个有效评价经营者的激励机制 | 第57-58页 |
| ·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尚未形成 | 第58页 |
| ·政府职能尚未完成转变 | 第58-59页 |
| 6 增强中国铝业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对策与措施 | 第59-65页 |
| ·增强公司治理动力的对策 | 第59页 |
| ·设置股东大会秘书完善股东大会治理机制 | 第59-60页 |
| ·建立约束“内部人”的机制 | 第60-61页 |
|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强化董事会独立性 | 第61-62页 |
| ·建立有效的经理层业绩评价和薪酬制度 | 第62-63页 |
| ·完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 | 第63页 |
| ·转变政府职能为公司治理创造良好大环境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附录 | 第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原创性声明 | 第70页 |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 第70-71页 |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7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