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前言 | 第7-8页 |
一、影响斯大林早期思维方式的因素 | 第8-15页 |
(一) 俄罗斯传统思维方式对斯大林的影响 | 第8-10页 |
(二) 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斯大林的影响 | 第10-15页 |
1、列宁的思维方式及其对斯大林思维方式的影响 | 第11-13页 |
2、斯大林对列宁思维的继承和转换 | 第13-15页 |
二、斯大林思维方式在特定条件下的形成过程 | 第15-22页 |
(一) 斯大林思维方式形成的条件 | 第15-18页 |
1、斯大林思维方式形成的客观条件 | 第15-17页 |
⑴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成为斯大林思维方式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5-16页 |
⑵战争阴云笼罩全国是斯大林思维方式形成的特定历史条件 | 第16-17页 |
⑶布尔什维克党的党内斗争是斯大林思维方式形成的催化剂 | 第17页 |
2、斯大林思维方式形成的主观条件 | 第17-18页 |
(二) 斯大林思维方式形成的历史阶段分析 | 第18-22页 |
1、第一阶段:萌芽阶段 | 第18-19页 |
2、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 第19-20页 |
3、第三阶段:成熟阶段 | 第20-22页 |
三、斯大林思维方式的结构及主要特点 | 第22-28页 |
(一) 斯大林思维方式的基本结构 | 第22-24页 |
1、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上升到思维具体 | 第22-23页 |
2、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 第23-24页 |
(二) 斯大林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 | 第24-28页 |
1、辩证性 | 第25-26页 |
2、创新性 | 第26-27页 |
3、滞后性 | 第27-28页 |
四、斯大林思维方式对苏联后期改革的影响 | 第28-33页 |
(一) 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 第28-29页 |
(二)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 | 第29-30页 |
(三) 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时期的改革 | 第30-31页 |
(四)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注释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读研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38-39页 |
后记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