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质量的三维荧光谱分析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燃油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其危害 | 第13-16页 |
| ·燃油市场违法经营的表现形式 | 第13-14页 |
| ·燃油质量问题的危害 | 第14-16页 |
| ·燃油质量检测技术现况 | 第16-20页 |
| ·燃油质量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三维荧光差谱法发展概况 | 第18-20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第2章 三维荧光差谱法基本原理 | 第22-35页 |
| ·荧光测量的基本原理 | 第22-28页 |
| ·荧光的产生机理 | 第22-24页 |
| ·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 第24页 |
| ·荧光与结构的关系 | 第24页 |
| ·环境因素对荧光的影响 | 第24-25页 |
| ·荧光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 第25-26页 |
| ·几种荧光分析法的比较 | 第26-28页 |
| ·三维荧光差谱法的基本原理 | 第28-32页 |
| ·三维荧光光谱法 | 第28-29页 |
|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 | 第29-31页 |
| ·差谱法分析的原理 | 第31-32页 |
| ·三维荧光差谱法 | 第32页 |
| ·燃油及其荧光测量的可行性 | 第32-34页 |
| ·概述 | 第32-33页 |
| ·三维荧光差谱法测量燃油质量的可行性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3章 燃油荧光光谱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35-46页 |
| ·实验概况 | 第35-37页 |
| ·仪器和分析条件 | 第35-36页 |
| ·样品处理 | 第36-37页 |
| ·激发光谱特性 | 第37-39页 |
| ·发射光谱特性 | 第39-44页 |
| ·最佳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的选择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4章 燃油的三维荧光差谱分析 | 第46-57页 |
| ·燃油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 第46-52页 |
| ·纯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 第46-49页 |
| ·掺杂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 第49-52页 |
| ·三维荧光差谱法分析燃油掺杂物质 | 第52-55页 |
| ·三维荧光差谱总体积积分法分析掺杂浓度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5章 燃油质量检测系统设计 | 第57-76页 |
| ·系统概述 | 第57页 |
| ·光源的选择 | 第57-60页 |
| ·光源设计 | 第58-59页 |
| ·脉冲氙灯驱动电路 | 第59-60页 |
| ·单色仪 | 第60-66页 |
| ·光栅 | 第62-63页 |
| ·入射和出射狭缝 | 第63-64页 |
| ·球面反射镜 | 第64页 |
| ·光栅传动机构 | 第64-65页 |
|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 | 第65-66页 |
| ·光电转换及微弱信号检测 | 第66-71页 |
| ·光电转换器件 | 第66-70页 |
| ·微弱信号检测 | 第70-71页 |
| ·PCI 数据采集卡及系统软件设计 | 第71-75页 |
| ·PCI 数据采集卡 | 第71-72页 |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72-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结论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作者简介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