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1.前言—文献综述 | 第11-44页 |
·共生固氮 | 第11-34页 |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结瘤固氮 | 第11-14页 |
·豆科植物结瘤的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 第14-22页 |
·植物突变体的研究揭示了结瘤早期信号传导和固氮的分子基础 | 第14-18页 |
·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揭示了共生双方的代谢交换 | 第18-22页 |
·共生结瘤信号传导分子 | 第22-31页 |
·激素类 | 第22-30页 |
·多肽 | 第30-31页 |
·百脉根(Lotus japonicus,Lj)和苜蓿的(Medicago truncatula,Mt)的基因组学研究 | 第31-34页 |
·Mt的基因组测序 | 第31-32页 |
·Lj的基因组测序 | 第32页 |
·Lj和Mt的重复序列 | 第32-33页 |
·和其它豆科植物基因组之间的比较 | 第33页 |
·Mt与Lj基因组之间的整合 | 第33-34页 |
·mRNA基础上的差异基因分离方法 | 第34-42页 |
·mRNA差异显示法(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DDRT-PCR) | 第34-35页 |
·代表性差异分析(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RDA) | 第35-37页 |
·抑制差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 | 第37-39页 |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 | 第39-40页 |
·基因鉴定集成法(Integrated procedure for gene identification,IPGI) | 第40-41页 |
·微阵列技术(Microarray) | 第41-4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42-44页 |
2.材料和方法 | 第44-61页 |
·材料 | 第44-46页 |
·植物材料 | 第44页 |
·转化菌株 | 第44页 |
·营养液与培养基配方 | 第44-45页 |
·常用贮存液和缓冲液配方 | 第45-46页 |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46页 |
·方法 | 第46-61页 |
·紫云英总DNA、RNA的提取及mRNA的分离制备 | 第46-48页 |
·总DNA的提取 | 第46-47页 |
·总R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47页 |
·mRNA的分离纯化 | 第47-48页 |
·抑制差减杂交 | 第48-51页 |
·单链cDNA的合成 | 第48-49页 |
·双链cDNA的合成、纯化和浓缩 | 第49页 |
·酶切消化 | 第49-50页 |
·接头连接 | 第50页 |
·两次差减杂交 | 第50-51页 |
·两次PCR扩增 | 第51页 |
·差减cDNA文库的构建 | 第51页 |
·差示筛选 | 第51-52页 |
·SMART cDNA的合成 | 第52-53页 |
·Virtual Northern blotting | 第53-54页 |
·毛细管法转膜 | 第53-54页 |
·探针制备及杂交 | 第54页 |
·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钓取目的基因的全长cDNA | 第54-58页 |
·基因特异性引物(GSP)设计 | 第56-57页 |
·RACE-Ready cDNA的合成 | 第57页 |
·Touchdown PCR扩增cDNA末端(RACE) | 第57-58页 |
·RACE产物的克隆测序及目的基因全长cDNA的获取 | 第58页 |
·RT-PCR | 第58-60页 |
·序列分析 | 第60页 |
·统计分析 | 第60-61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61-82页 |
·抑制差减杂交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接头连接及其效率检测 | 第61页 |
·两次PCR扩增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差减cDNA文库的构建 | 第62-63页 |
·差示筛选 | 第63-66页 |
·插入片段的扩增 | 第63-64页 |
·斑点杂交的结果 | 第64-65页 |
·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同源性分析 | 第65-66页 |
·Virtual Northern blotting结果分析 | 第66-67页 |
·目的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 第67-77页 |
·编码CCPs(cysteine cluster proteins)同源多肽的基因 | 第69-71页 |
·两个编码植物脂类转运蛋白(lipid transfer proteins,LTPs)同源物的基因 | 第71-74页 |
·一个编码Usp(universal stress protein family)同源蛋白的基因 | 第74-77页 |
·基因表达分析 | 第77-82页 |
4.讨论 | 第82-88页 |
·CCP类蛋白质与植物的防御蛋白家族 | 第82-83页 |
·两个被首次报道的与根瘤形成有关的LTP类基因 | 第83-85页 |
·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抗微生物类蛋白质在根瘤形成中被涉及 | 第85页 |
·AsD243与植物中的细菌Usp家族同源基因 | 第85-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