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四川省阆中市望垭滑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前言第10-20页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滑坡的变形机制研究现状第12-13页
     ·滑坡稳定性评价研究现状第13-16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6-20页
     ·研究内容第16-17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2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第20-29页
   ·自然地理第20-23页
     ·地理位置与交通第20-21页
     ·气象水文第21-23页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第23-29页
     ·地形地貌第23-24页
     ·地层岩性第24-25页
     ·地质构造第25-26页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第26-27页
     ·水文地质条件第27页
     ·人类工程活动第27-29页
第3章 滑坡的基本特征第29-36页
   ·滑坡边界、规模、形态特征第29-30页
     ·滑坡区的边界、规模、形态特征第29页
     ·蠕动变形区的范围及形态特征第29-30页
   ·滑坡的基本特征第30-32页
     ·滑坡体特征第30-31页
     ·滑床特征第31页
     ·滑动带特征第31-32页
   ·滑坡在的变形破坏特征第32-33页
   ·滑坡在“5.12”地震下的变形破坏特征第33-36页
     ·滑坡区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破坏特征第33页
     ·蠕动变形区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破坏特征第33-36页
第4章 滑坡的变形机制分析第36-52页
   ·滑坡变形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6-37页
     ·静态因素第36-37页
     ·动态因素第37页
   ·滑坡变形机制的数值模拟分析第37-50页
     ·天然状态下滑坡数值模拟分析第37-45页
     ·暴雨作用下滑坡数值模拟分析第45-48页
     ·地震作用下滑坡数值模拟分析第48-50页
   ·小结第50-52页
第5章 滑坡稳定性评价第52-71页
   ·稳定性定性评价第52-53页
   ·滑坡区基于强度理论的极限平衡法定量评价第53-66页
     ·极限平衡法简介及计算原理第53-57页
     ·计算剖面选取第57-59页
     ·计算参数的选取第59-61页
     ·计算工况第61页
     ·稳定性评价标准第61-62页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62-63页
     ·滑坡因素敏感性分析第63-66页
   ·蠕动变形区的稳定性评价第66-70页
     ·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计算第66-68页
     ·挡土墙的抗滑移稳定性计算第68-69页
     ·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性计算第69-70页
   ·小结第70-71页
第6章 滑坡防治方案建议第71-72页
   ·应急防治方案建议第71页
   ·治理方案建议第71-72页
     ·滑坡的治理方案建议第71页
     ·蠕动变形区的治理方案建议第71-72页
结论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震后强震区洪水启动沟道堆积物引发泥石流灾害研究
下一篇:台风引发温州市斜坡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