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38页 |
·GP概述 | 第11-14页 |
·GP的基本思想 | 第11-13页 |
·GP的主要特点 | 第13-14页 |
·GP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4-24页 |
·GP理论和技术研究概况 | 第14-22页 |
·GP应用领域 | 第22-24页 |
·GP与多目标决策 | 第24-28页 |
·决策问题及其难点 | 第24-25页 |
·决策函数存在定理 | 第25页 |
·传统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及其局限性 | 第25-27页 |
·GP与多目标进化决策问题及决策分析 | 第27-28页 |
·GP与软件复用 | 第28-35页 |
·研究背景、存在问题和基本观点 | 第28页 |
·关于软件复用的若干基本观点 | 第28-31页 |
·软件复用中的形式化和自动化方法 | 第31-33页 |
·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 | 第33-34页 |
·GP在软件复用方面的应用方法研究 | 第34-35页 |
·GP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工作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二章 GP机理研究及算法性能改进技术 | 第38-86页 |
·GP的基本原理 | 第38-51页 |
·个体的描述方法 | 第38-40页 |
·初始群体的生成 | 第40-41页 |
·适应度函数 | 第41-42页 |
·遗传算子及遗传操作 | 第42-48页 |
·终止准则与结果判定 | 第48页 |
·控制参数 | 第48页 |
·计算实例分析 | 第48-51页 |
·GP的数学理论 | 第51-60页 |
·模式定理 | 第51-56页 |
·收敛性分析 | 第56-60页 |
·GP自然进化属性 | 第60-62页 |
·GP算法性能改进技术 | 第62-75页 |
·个体树快速生成 | 第62-65页 |
·提高初始群体性能的方法 | 第65-68页 |
·一致性交叉 | 第68页 |
·编辑算子 | 第68-72页 |
·权值逐步适应法 | 第72-75页 |
·基于树的线性后缀形式的GP个体表示方法研究 | 第75-85页 |
·一种线性表示的GP方法 | 第76-82页 |
·基于一点交叉操作的模式理论 | 第82-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三章 GP自定义函数共同进化方法研究 | 第86-91页 |
·引言 | 第86-87页 |
·GP自定义函数共同进化模型和方法 | 第87-88页 |
·分类任务 | 第88页 |
·中国农业银行金穗信用卡 | 第88页 |
·字母图像识别样本数据集 | 第88页 |
·CO-ADFs方法仿真研究 | 第88-90页 |
·中国农业银行金穗信用卡 | 第88-89页 |
·字母图象识别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四章 GP适应度函数光滑拟合与调整参数方法研究 | 第91-99页 |
·引言 | 第91页 |
·GP树适应度函数的调整 | 第91-95页 |
·适应度函数的调整方法 | 第92-93页 |
·终点集和函数集 | 第93页 |
·GP树的适应权值 | 第93页 |
·调整参数的选择方法 | 第93-95页 |
·GP算法的光滑拟合 | 第95-96页 |
·数值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96-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五章 基于GP的多目标决策函数建模及稳定性分析 | 第99-107页 |
·引言 | 第99-100页 |
·多目标决策问题 | 第100-102页 |
·可行性方案的敏感性 | 第102页 |
·GP进化决策函数的适应度算法 | 第102-103页 |
·算法描述 | 第103页 |
·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103页 |
·关于权重灵敏度 | 第103-104页 |
·仿真研究 | 第104-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六章 基于 GP的软件复用及自动程序设计方法研究 | 第107-149页 |
·组件模型的形式化分析 | 第107-120页 |
·组件模型的必要条件 | 第107-108页 |
·现有组件定义的分析 | 第108-110页 |
·形式化的组件概念模型 | 第110-120页 |
·现有组件语义的描述方法 | 第120-122页 |
·形式化的组件语义模型 | 第122-132页 |
·基于 GP组件的软件复用方法及应用研究 | 第132-142页 |
·GP思想对组件技术的适应性 | 第132-134页 |
·GP-CBD方法算法框架 | 第134-135页 |
·GP-CBD算法 | 第135-142页 |
·GP-CBD方法的技术实现 | 第142-145页 |
·基于GP组件的开发过程 | 第145-147页 |
·本章小结 | 第147-14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9-153页 |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149-150页 |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150-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65页 |
致谢 | 第165-16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主要论文及科研项目 | 第166-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