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一、导论 | 第11-21页 |
(一) 研究缘起和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三) 研究思路,内容框架 | 第16-18页 |
(五)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8-21页 |
二、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业规制的必要性 | 第21-27页 |
(一) 理论上规制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1、公共利益规制理论 | 第22页 |
2、放松规制理论 | 第22-23页 |
3、激励性规制理论 | 第23页 |
(二) 现实意义上规制的必要性 | 第23-27页 |
1、房地产业的垄断性 | 第24页 |
2、房地产市场的外部性 | 第24-25页 |
3、房地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 | 第25-26页 |
4、房地产业的特殊性 | 第26-27页 |
三、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业规制的类别和基本途径 | 第27-39页 |
(一) 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业规制的类别 | 第27-35页 |
1、直接规制 | 第27-28页 |
2、间接规制 | 第28-35页 |
(二) 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业规制的基本途径 | 第35-39页 |
1、对价格的控制 | 第35-36页 |
2、对数量的控制 | 第36-37页 |
3、对进入与退出的控制 | 第37-38页 |
4、对其他变量的控制 | 第38-39页 |
四、地方政府在房地产业规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9-46页 |
(一) 行政性规制不规范 | 第39-40页 |
1、行政垄断对政府规制产生障碍 | 第39页 |
2、行政干预过度 | 第39-40页 |
(二) 经济性规制不足,社会性规制缺乏 | 第40-41页 |
1、经济性规制不足 | 第40页 |
2、社会性规制缺乏 | 第40-41页 |
(三) 房地产业中法规体系不完善 | 第41-42页 |
1、地方性法规偏多,标准不统一 | 第41页 |
2、具体运作方面缺乏法规依据 | 第41-42页 |
(四) 地方政府具有明显的利益倾向 | 第42-44页 |
1、博取土地收益 | 第42-43页 |
2、凸显地方政绩 | 第43页 |
3、利益集团施加影响 | 第43页 |
4、获得高额的地方税收 | 第43-44页 |
(五) 政府监管错位、缺位 | 第44-46页 |
1、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监管错位 | 第44页 |
2、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监管缺位 | 第44-46页 |
五、完善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业规制的对策 | 第46-55页 |
(一) 打破行政垄断,合理界定政府规制范围 | 第46-47页 |
1、在房地产市场规制中打破行政垄断 | 第46-47页 |
2、合理界定政府规制范围 | 第47页 |
(二) 以经济规制为主,社会性规制为辅 | 第47-48页 |
1、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以经济性规制为主 | 第47-48页 |
2、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以社会性规制为辅 | 第48页 |
(三) 完善房地产市场中的法制体系 | 第48-49页 |
1、建立健全规范的法制环境 | 第49页 |
2、注重和其他法规之间的协调配合 | 第49页 |
3、地方政府要加强执法和监管 | 第49页 |
(四) 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调控的积极性 | 第49-51页 |
1、中央政府要支持地方房地产经济稳步发展 | 第50页 |
2、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关系 | 第50页 |
3、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权关系 | 第50-51页 |
4、保障地方政府合理的土地收益 | 第51页 |
(五) 建立高效、独立的房地产业监管机构 | 第51-55页 |
1、建立房地产市场监督体制 | 第52页 |
2、建立房地产市场监督法律体系 | 第52-53页 |
3、建立房地产行政管理体系、加强政府监管职能 | 第53-55页 |
六、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