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背景 | 第11-17页 |
·食管癌生命质量量表研制的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量表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国内外食管癌量表应用情况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2. 资料和方法 | 第17-32页 |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QLICP-ES量表的研制步骤 | 第17-22页 |
·确立量表研制的工作小组 | 第17-18页 |
·生命质量的概念及理论框架 | 第18页 |
·共性模块条目的形成 | 第18-19页 |
·食管癌特异模块条目池的提出 | 第19-20页 |
·条目的修改和初步特异模块的确定 | 第20-21页 |
·初步量表的预调查及条目定量筛选 | 第21-22页 |
·正式调查及量表考评 | 第22页 |
·QLICP-ES量表测试与考评 | 第22-28页 |
·测试(正式调查)方法 | 第22-23页 |
·QLICP-ES量表计分方法 | 第23-24页 |
·量表考评内容及方法 | 第24页 |
·概化理论在QLICP-ES评价中的应用 | 第24-28页 |
·QLQ-OES18中文版的研制方法 | 第28-29页 |
·翻译及回译(translation and back-translation) | 第28页 |
·文化调试(culture adaptation) | 第28页 |
·等价性考察 | 第28-29页 |
·QLQ-OES48中文版的考评 | 第29-30页 |
·QLQ-OES48中文版计分方法 | 第29页 |
·量表的考评内容和方法 | 第29-30页 |
·QLICP-ES与QLQ-OES48中文版的对比 | 第30-31页 |
·内容上的比较 | 第30页 |
·测量学特性的比较 | 第30-31页 |
·质量控制 | 第31-32页 |
·现场调查中的质量控制 | 第31页 |
·数据输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58页 |
·QLICP-ES量表的研制结果 | 第32-35页 |
·QLICP-ES预调查与条目初筛选结果 | 第32-34页 |
·QLICP-ES特异量表条目再筛选结果 | 第34-35页 |
·QLICP-ES量表的考评 | 第35-47页 |
·食管癌患者的一般情况 | 第35-36页 |
·量表信度分析 | 第36-37页 |
·量表效度分析 | 第37-41页 |
·量表反应度分析 | 第41-42页 |
·量表的其它特性分析 | 第42-43页 |
·概化理论分析结果 | 第43-47页 |
·QLQ-OES48中文版的研制结果 | 第47-55页 |
·QLQ-OES18中文版的确定 | 第47-48页 |
·量表信度分析 | 第48-49页 |
·量表效度分析 | 第49-53页 |
·量表反应度分析 | 第53-55页 |
·QLICP-ES与QLQ-OES48中文版的比较 | 第55-58页 |
·从内容上对比 | 第55页 |
·从测量学特性进行对比 | 第55-58页 |
4 讨论 | 第58-65页 |
·QLICP-ES量表的研制 | 第58-59页 |
·量表研制的思想和特点 | 第58页 |
·条目的提出 | 第58页 |
·条目的筛选方法 | 第58-59页 |
·QLICP-ES量表的考评 | 第59-62页 |
·关于信度分析 | 第59-60页 |
·关于效度分析 | 第60-61页 |
·关于反应度分析 | 第61-62页 |
·QLQ-OES48中文版的考评 | 第62-63页 |
·关于信度分析 | 第62页 |
·关于效度分析 | 第62-63页 |
·关于反应度分析 | 第63页 |
·QLICP-ES与QLQ-OES48中文版的比较 | 第63-64页 |
·从内容上对比 | 第63-64页 |
·从测量学特性比较 | 第64页 |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 第64-65页 |
5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一 | 第69-71页 |
附录二 | 第71-73页 |
附录三 | 第73-77页 |
附录四 | 第77-80页 |
综述 | 第80-90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