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国内外有机食品发展概况 | 第11-29页 |
·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涵义 | 第11-14页 |
·国外有机食品的发展历史与概况 | 第14-24页 |
·美国有机食品的发展状况 | 第15-17页 |
·欧盟有机食品的发展概况 | 第17-20页 |
·澳大利亚有机食品的发展概况 | 第20-22页 |
·日本有机食品发展概况 | 第22-23页 |
·发达国家有机食品市场预测 | 第23-24页 |
·国内有机食品发展概述 | 第24-29页 |
·中国有机食品的概况 | 第24-25页 |
·我国发展有机食品的有利条件和必要性 | 第25-27页 |
·我国有机食品发展的巨大潜力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宝应建设有机食品基地县的基本条件 | 第29-37页 |
·自然资源条件 | 第29-31页 |
·地理区位 | 第29页 |
·气候 | 第29页 |
·地形地貌 | 第29-30页 |
·水资源 | 第30页 |
·土地资源 | 第30页 |
·生物资源 | 第30-31页 |
·社会概况 | 第31-32页 |
·历史沿革 | 第31页 |
·行政区划和人口 | 第31页 |
·市政建设、交通运输和名胜古迹 | 第31-32页 |
·能源结构 | 第32页 |
·经济发展状况 | 第32-34页 |
·概况与发展趋势 | 第32页 |
·工业经济 | 第32-33页 |
·农业经济 | 第33页 |
·第三产业 | 第33-34页 |
·生态环境状况 | 第34-37页 |
·水环境状况 | 第34-35页 |
·大气环境状况 | 第35页 |
·土壤环境状况 | 第35-36页 |
·生物多样性评价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宝应建设有机食品基地县的优、劣势分析 | 第37-43页 |
·建设有机食品基地县的优势分析 | 第37-39页 |
·生态环境优势 | 第37页 |
·产业结构优势 | 第37-38页 |
·有机产业发展基础 | 第38-39页 |
·生态意识较强 | 第39页 |
·建设有机食品基地县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39-43页 |
·自然因素 | 第39-40页 |
·社会因素 | 第40页 |
·技术因素 | 第40-41页 |
·经济因素 | 第41-42页 |
·政策因素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宝应建设有机食品基地县的对策建议 | 第43-54页 |
·科学规划,分区建设有机食品基地 | 第43-48页 |
·运西有机产业区 | 第43-45页 |
·中部有机产业发展区 | 第45-47页 |
·东荡有机产业发展区 | 第47-48页 |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有机意识 | 第48-49页 |
·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和推广有机食品生产新技术 | 第49-50页 |
·加大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 | 第49页 |
·搞好深加工技术研究,提高产品附加值 | 第49-50页 |
·积极研制和生产有机农业投入品 | 第50页 |
·建立有机生产技术指导服务体系、资料供应服务体系 | 第50-51页 |
·有机生产技术指导服务体系 | 第50页 |
·有机生产资料供应服务体系 | 第50-51页 |
·加强质量监管,建立有效的的有机农产品安全体系 | 第51页 |
·出台优惠扶持政策,筹措资金加快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 | 第51-52页 |
·政府要加大对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 | 第51-52页 |
·多方筹措资金,促进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 第52页 |
·积极推进有机招商,开展有机项目申报向上争取资金 | 第52页 |
·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加快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县创建步伐 | 第52-54页 |
·坚持高标准,落实新建有机食品基地 | 第52-53页 |
·实行基地分工负责制,加快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步伐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