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12-14页 |
缩略词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2页 |
·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病毒 | 第15-20页 |
·丙型肝炎的流行与危害 | 第15页 |
·HCV的发现 | 第15-16页 |
·HCV生物学特性 | 第16-20页 |
· | 第20-21页 |
·HCV的变异 | 第20页 |
·HCV基因型和亚型 | 第20-21页 |
·HCV准种 | 第21-26页 |
·HCV准种的产生及其特性 | 第22页 |
·HCV准种的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HCV准种特性的临床意义 | 第25-26页 |
·HCV准种变化关键区域——E2区和NS5A区作用及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包膜蛋白和NS5A蛋白的结构 | 第26页 |
·E2蛋白和NS5A蛋白的作用 | 第26-27页 |
·E2区和NS5A区准种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HCV变异产生免疫逃逸 | 第28-30页 |
·体液免疫 | 第29页 |
·细胞免疫 | 第29-30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0-31页 |
·实验技术路线图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入选病人病程特点与HCV基因型测定 | 第32-47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40页 |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主要试剂(试剂盒)及溶液配制 | 第33-34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34页 |
·引物 | 第34页 |
·实验方法及主要操作步骤 | 第34-40页 |
·结果 | 第40-43页 |
·研究样本特征 | 第40-41页 |
·逆转录巢氏PCR扩增检测结果 | 第41页 |
·基于NS5B区和5'NCR区基因分型结果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6页 |
·研究人群临床指标分析 | 第43-45页 |
·研究人群基因型分布特点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丙型肝炎病毒准种研究 | 第47-71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8-54页 |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主要试剂(试剂盒)及溶液配制 | 第48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48页 |
·引物设计 | 第48-49页 |
·实验方法及主要操作步骤 | 第49-54页 |
·结果 | 第54-65页 |
·随访期间HCV患者分子及临床指标分析 | 第54-55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 | 第55-56页 |
·随访初期HCV准种变异程度较小者治疗病程转归 | 第56-58页 |
·慢性HCV患者E2和NS5A区准种协同进化 | 第58-60页 |
·BEAST软件分析HCV准种 | 第60-62页 |
·E2区准种参数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62-65页 |
·讨论 | 第65-70页 |
·慢性感染及病程转归患者体内HCV准种变化 | 第65-67页 |
·慢性感染者体内HCV E2和NS5A区准种表现为协同进化 | 第67-68页 |
·HCV准种进化动力学 | 第68-69页 |
·HCV准种变化与临床指标之间没有相关性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HCV准种变异导致CTL免疫逃逸的初步研究 | 第71-79页 |
·前言 | 第7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71-75页 |
·实验材料 | 第71-72页 |
·主要试剂(试剂盒)及溶液配制 | 第72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72页 |
·实验方法及主要操作步骤 | 第72-75页 |
·结果 | 第75-76页 |
·CTL抗原表位变异 | 第75页 |
·CTL抗原肽合成 | 第75-76页 |
·Elispot结果分析 | 第76页 |
·讨论 | 第76-78页 |
·Elispot检测原理 | 第76-77页 |
·CTL免疫逃逸导致慢性感染的机制 | 第77-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9-81页 |
·研究人群的筛选及基因型确定 | 第79页 |
·建立了多克隆测序法分析HCV E2和NS5A区准种变异 | 第79页 |
·使用BEAST软件估算HCV准种动力学及其起源进化时间 | 第79-80页 |
·初步建立Elispot方法分析HCV准种变异引起的CTL免疫逃逸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0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