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1.1 内燃机故障诊断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内燃机故障诊断的研究内容 | 第12-17页 |
| 1.3 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 | 第17-20页 |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实现方案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瞬时转速的测量技术与应用 | 第22-31页 |
| 2.1 瞬时转速测量技术 | 第22-26页 |
| 2.1.1 转速 | 第22页 |
| 2.1.2 瞬时转速测量原理和方法 | 第22-26页 |
| 2.2 瞬时转速测量系统 | 第26-29页 |
| 2.2.1 磁电法瞬时转速测量原理 | 第26-27页 |
| 2.2.2 瞬时转速信号的提取 | 第27页 |
| 2.2.3 瞬时转速信号的处理 | 第27-29页 |
| 2.3 瞬时转速测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1页 |
| 2.3.1 齿轮分度的影响 | 第30页 |
| 2.3.2 采样频率的影响 | 第30页 |
| 2.3.3 燃烧的循环波动的影响 | 第30页 |
| 2.3.4 环境因素的影响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模型 | 第31-39页 |
| 3.1 内燃机动力学基础 | 第31-34页 |
| 3.1.1 正置式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 | 第31-33页 |
| 3.1.2 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 | 第33-34页 |
| 3.2 曲柄连杆机构的受力及扭矩分析 | 第34-35页 |
| 3.2.1 缸内气体压力分析 | 第34页 |
| 3.2.2 往复惯性力分析 | 第34-35页 |
| 3.2.3 气体压力扭矩和往复惯性扭矩分析 | 第35页 |
| 3.3 瞬时转速波动诊断模型的建立 | 第35-39页 |
| 第四章 瞬时转速仿真计算分析 | 第39-56页 |
| 4.1 模拟结果图 | 第39-45页 |
| 4.1.1 模拟正常状态下的发动机特性曲线 | 第39-42页 |
| 4.1.2 单缸出现漏油情况时的波形图形(用25%负荷时的供油模拟漏油情况,转速为1000r/min) | 第42-43页 |
| 4.1.3 单缸其他负荷时模拟故障波动图形(50%负荷时的供油模拟漏油情况,转速为1000r/min) | 第43-45页 |
| 4.2 其他转速下瞬时转速各状态图形 | 第45-50页 |
| 4.2.1 转速是500r/min时的各状态图形 | 第45-48页 |
| 4.2.2 转速是1500r/min时各状态图形 | 第48-50页 |
| 4.3 模拟波形图分析 | 第50-53页 |
| 4.3.1 波形图的纵向比较分析 | 第50-51页 |
| 4.3.2 波形图的横向比较分析 | 第51页 |
| 4.3.3 瞬时转速波动估计平均气体压力扭矩 | 第51-53页 |
| 4.4 故障缸的定位判断 | 第53-56页 |
| 第五章 实验及数据处理 | 第56-66页 |
| 5.1 实验测量瞬时转速前的工作准备 | 第56页 |
| 5.2 实验测量的工况 | 第56页 |
| 5.3 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 第56-66页 |
| 5.3.1 50%负荷下实测转速及分析 | 第56-59页 |
| 5.3.2 实测转速波动的分析 | 第59-60页 |
| 5.3.3 25%负荷下实测转速及分析 | 第60-63页 |
| 5.3.4 实测转速波动分析 | 第63-66页 |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6-68页 |
| 6.1 结论 | 第66页 |
| 6.2 故障诊断技术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研究生履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