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李渔之前的中国戏曲理论发展回顾 | 第8-15页 |
(一) 戏曲理论的萌芽 | 第8页 |
(二) 戏曲理论的形成 | 第8-9页 |
(三) 戏曲理论的发展 | 第9-14页 |
(四) 李渔之前中国戏曲理论发展的总体特点 | 第14-15页 |
二、李渔戏曲理论的戏曲艺术本体论特征 | 第15-31页 |
(一) 李渔的戏曲理论是建立在明确戏曲艺术独立价值基础之上的理论 | 第16-19页 |
(二) 李渔的戏曲理论是凸显戏曲艺术舞台表演性的理论 | 第19-24页 |
(三) 李渔的戏曲理论是最重视戏曲艺术接受主体的理论 | 第24-27页 |
(四) 李渔的戏曲理论是体系完备论述全面的理论 | 第27-31页 |
三、李渔戏曲理论达到戏曲艺术本体自觉高度的原因 | 第31-39页 |
(一) 时代发展的必然 | 第31-34页 |
(二) 戏曲艺术发展的必然 | 第34-35页 |
(三) 戏曲理论发展的必然 | 第35-36页 |
(四) 个人因素的偶然与必然 | 第36-39页 |
四、李渔戏曲理论的价值和影响 | 第39-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注释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