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量法的压痕硬度和残余应力测试原理、方法和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22页 |
| ·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压痕硬度测量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压痕法测量残余应力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 ·压痕法测试硬度和残余应力的关键问题 | 第19-20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2. 压痕接触的理论分析 | 第22-41页 |
| ·引言 | 第22-24页 |
| ·弹性接触 | 第24-28页 |
| ·弹塑性接触 | 第28-30页 |
| ·塑性接触 | 第30-36页 |
| ·量纲分析 | 第36-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3. 有限元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41-64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有限元模型 | 第41-45页 |
| ·载荷—位移曲线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47页 |
| ·接触压力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49页 |
| ·堆积/沉陷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59页 |
| ·弹塑性接触变形分析 | 第59-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4. 基于能量法的压痕硬度计算方法 | 第64-77页 |
| ·引言 | 第64页 |
| ·量纲分析 | 第64-67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7-70页 |
| ·压痕硬度 | 第70-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5. 基于能量法的残余应力计算方法 | 第77-100页 |
| ·引言 | 第77页 |
| ·理论分析 | 第77-80页 |
|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能量法测量残余应力 | 第80-88页 |
| ·基于等效应变的能量法测量残余应力 | 第88-97页 |
| ·残余应力层深分布的影响 | 第97-98页 |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 6. 压痕实验 | 第100-109页 |
| ·引言 | 第100页 |
| ·压痕实验设备和装置 | 第100-101页 |
| ·压痕实验 | 第101-107页 |
| ·数据处理程序 | 第107-10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1页 |
| ·结论 | 第109-110页 |
| ·展望 | 第110-111页 |
| 致谢 | 第111-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21页 |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