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 1 前言 | 第13-33页 |
| ·柑桔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 ·柑桔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14-16页 |
| ·柑橘基因工程 | 第16-17页 |
| ·四季桔育种研究状况 | 第17-18页 |
| ·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8-32页 |
| ·植物抗寒机理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 ·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24-30页 |
| ·抗寒冻基因工程存在问题及前景展望 | 第30-32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2页 |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32-33页 |
| 第一章 四季桔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33-4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 ·试验材料 | 第33页 |
| ·植物材料和实验地点 | 第33页 |
| ·植物激素 | 第33页 |
| ·基本培养基 | 第33页 |
| ·试验方法 | 第33-35页 |
| ·四季桔种子的消毒 | 第33-34页 |
| ·培养环境 | 第34页 |
| ·评价指标 | 第34页 |
| ·芽的诱导 | 第34-35页 |
| ·根的诱导 | 第3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3页 |
| ·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和外植体种类对不定芽诱导效果的影响 | 第35-39页 |
| ·不同创伤方式对子叶诱导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 ·胚轴生理状态对芽再生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实生苗培养过程中光照条件对其外植体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根的诱导 | 第42-43页 |
|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幼苗生根的影响 | 第42页 |
| ·不同NAA 浓度对生根的影响 | 第42-43页 |
| 3 结论和讨论 | 第43-44页 |
| 第二章 拟南芥抗冻基因Kinl的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4-58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 ·植物材料 | 第44页 |
| ·菌种和质粒 | 第44页 |
| ·酶与试剂 | 第44-45页 |
| ·培养基 | 第45页 |
| 2 方法 | 第45-50页 |
| ·基因克隆 | 第45-50页 |
| ·拟南芥(Columbia)Kin1 基因cDNA 的制备 | 第45-46页 |
| ·Kinl 基因的PCR 扩增 | 第46-47页 |
| ·目的片段的回收和纯化 | 第47页 |
| ·克隆载体pKT 的构建 | 第47-48页 |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和测序 | 第48-50页 |
| ·植物表达载体PKIN 的构建 | 第50页 |
| ·中间质粒KS-Kin 的构建 | 第50页 |
| ·中间质粒PRT101-Kin 的构建 | 第50页 |
| ·植物表达载体PKIN 的构建及鉴定 | 第50页 |
| ·农杆菌的转化和鉴定 | 第50-53页 |
|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51页 |
|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51-52页 |
| ·农杆菌质粒DNA 碱法小量提取 | 第52-53页 |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55页 |
| ·拟南芥(Columbia)Kin1 基因的克隆 | 第53页 |
| ·克隆载体的鉴定 | 第53-54页 |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53页 |
| ·重组质粒的测序鉴定 | 第53-54页 |
| ·植物表达载体鉴定 | 第54-55页 |
| ·中间载体KS-Kin 的酶切鉴定 | 第54-55页 |
| ·中间载体PRT101-Kin 的酶切鉴定 | 第55页 |
| ·表达载体PKIN 的酶切鉴定 | 第55页 |
| ·农杆菌转化及转化菌的鉴定 | 第55页 |
| 4. 讨论 | 第55-58页 |
| ·拟南芥Kin1的克隆策略 | 第55-56页 |
| ·表达载体的构建策略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7页 |
| 附录 | 第67-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