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肾平肝汤治疗阴虚阳亢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临床研究 | 第8-19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8-10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8页 |
(二) 病例选择标准 | 第8-1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 随机分组 | 第10页 |
(二) 治疗方法及药物 | 第10页 |
(三) 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10-11页 |
(四) 疗效标准 | 第11页 |
(五) 统计学处理 | 第11页 |
三、一般资料 | 第11-14页 |
(一) 两组病人年龄比较 | 第11-12页 |
(二) 两组病人病程(年)比较 | 第12页 |
(三) 两组患者治疗前病情程度的比较 | 第12-13页 |
(四)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 第13页 |
(五) 两组患者治疗前内分泌指标比较 | 第13页 |
(六) 两组患者治疗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比较 | 第13页 |
(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 第13-14页 |
四、结果 | 第14-19页 |
(一) 临床疗效结果 | 第14-16页 |
(二) 检测指标结果比较 | 第16-19页 |
讨论 | 第19-26页 |
一、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一) 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9-20页 |
(二) 治法探讨 | 第20-21页 |
二、方药分析 | 第21-23页 |
(一) 组方配伍及方义 | 第21-22页 |
(二) 药理研究 | 第22-23页 |
三、研究结果分析 | 第23-26页 |
(一) 临床疗效分析 | 第23页 |
(二) 作用机理分析 | 第23-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综述 | 第29-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详细摘要 | 第37-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