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压力调适机制的研究--以上海市A学校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一、问题的背景 | 第10-12页 |
二、研究问题陈述 | 第12页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五、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六、研究思路 | 第21页 |
七、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教师压力调适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第一节 压力管理的几种学说 | 第23-26页 |
第二节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教师的绩效管理理论 | 第27-28页 |
第四节 教师的激励管理理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30-37页 |
第一节 案例选取的原则 | 第30页 |
第二节 资料的获取方式 | 第30-31页 |
第三节 研究过程 | 第31-32页 |
第四节 案例学校的基本情况 | 第32-37页 |
第四章 教师压力的来源及管理者的感知 | 第37-42页 |
第一节 A学校教师压力的基本状况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学校管理者对教师压力的感知与调适 | 第39-42页 |
第五章 教师压力典型案例的研究 | 第42-58页 |
第一节 人与他人的适应 | 第42-47页 |
第二节 人与岗位的适应 | 第47-52页 |
第三节 群体的沟通 | 第52-54页 |
第四节 人与薪酬制度 | 第54-58页 |
第六章 新型压力调适机制的构建 | 第58-66页 |
第一节 充分权益与人的合理压力水平 | 第58-59页 |
第二节 人性化的薪酬制度与精神压力的缓解 | 第59-60页 |
第三节 共同任务与教师压力的分散 | 第60-62页 |
第四节 组织结构改变与内耗压力的降低 | 第62-64页 |
第五节 文化融合与压力水平的提高 | 第64-6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6-70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二、建议 | 第67-70页 |
附:访谈提纲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后记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