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大气激光通信的数值计算及仿真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6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 ·空间激光通信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8-13页 |
| ·国际上空间光通信研究状况 | 第9-12页 |
| ·国内 | 第12-13页 |
| ·大气激光通信及其潜在应用 | 第13页 |
| ·大气激光通信的关键技术 | 第13-15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2 激光在大气中的传输 | 第16-26页 |
| ·大气吸收 | 第16-17页 |
| ·大气散射 | 第17-18页 |
| ·大气湍流的影响 | 第18-25页 |
| ·大气湍流 | 第18页 |
| ·湍流的统计特性 | 第18-19页 |
| ·大气湍流的工程描述 | 第19页 |
| ·湍流对激光传输的影响 | 第19-25页 |
| ·大气湍流信道模型 | 第25-26页 |
| 3 激光在大气随机信道中的信道传输模型及软件模拟 | 第26-36页 |
| ·接收面上平均光强的推导 | 第26-34页 |
| ·传输函数 | 第30-31页 |
| ·两种特殊形式的光源 | 第31-32页 |
| ·大气湍流结构常数的模型 | 第32-34页 |
| ·光斑闪烁 | 第34页 |
| ·软件模拟 | 第34-35页 |
| ·模型分析与总结 | 第35-36页 |
| 4 降雨对激光通信的影响分析 | 第36-43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雨滴的形状和降落速度 | 第36-38页 |
| ·水的介电特性 | 第38页 |
| ·常用雨滴尺寸分布模型 | 第38-40页 |
| ·Laws-Parsons雨滴尺寸分布 | 第39页 |
| ·负指数雨滴尺寸分布模式 | 第39-40页 |
| ·雨滴的散射特性 | 第40-41页 |
| ·降雨的特征衰减计算 | 第41-43页 |
| 5 云雾对激光通信的影响分析 | 第43-49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云雾特征 | 第43-44页 |
| ·云雾滴谱分布 | 第44-45页 |
| ·雾滴尺寸分布参数的确定 | 第45页 |
| ·典型雾滴谱特征分析 | 第45-47页 |
| ·云雾的传播特性研究 | 第47-49页 |
| 6 仿真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9-57页 |
| ·湍流效应对激光通信的影响 | 第49-52页 |
| ·湍流尺度对光斑的影响 | 第49页 |
| ·湍流强弱对光斑的影响 | 第49-50页 |
| ·传输距离对光斑的影响 | 第50-51页 |
|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及分析 | 第51-52页 |
| ·降雨的特征衰减 | 第52-53页 |
| ·云雾对激光通信的影响 | 第53-54页 |
| ·大气对激光通信影响总结 | 第54-55页 |
| ·大气浮质的散射 | 第54页 |
| ·分子的吸收 | 第54页 |
| ·湍流的影响 | 第54-55页 |
| ·解决方案 | 第55-57页 |
| ·重新寻找发射链路 | 第55页 |
| ·重新传输 | 第55-57页 |
| 7 大气平均透过率的计算 | 第57-61页 |
| ·水汽的高度分布与地面水汽含量的关系 | 第57页 |
| ·大气气溶胶的影响 | 第57-58页 |
| ·大气透过率的计算 | 第58-59页 |
| ·天顶角对大气平均透过率的影响 | 第59页 |
| ·大气平均透过率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9-61页 |
| 8 总结 | 第61-62页 |
| ·全文总结 | 第61页 |
| ·今后的工作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