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从抽象个体到现实的个人--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内容提要第1-13页
英文摘要第13-16页
导言 马克思思想与形而上学问题第16-24页
第一章 马克思对完成了的形而上学的批判总路径第24-35页
 第一节 黑格尔哲学:批判的主要对象和形而上学史的枢轴第24-29页
 第二节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给出的批判原则与路径第29-35页
第二章 马克思对前黑格尔的形而上学批判:抽象个体批判第35-79页
 第一节 前黑格尔的形而上学概述第35-37页
 第二节 实体-笛卡儿枢轴:抽象个体的感性原则第37-68页
  (一) 直接的自身同一性第37-42页
  (二) 笛卡儿:主客分离以及感性确定性的否定与恢复第42-47页
  (三) 巴门尼德-柏拉图:主客分离前的直接的感性确定性第47-53页
  (四) 赫拉克利特:瞬间性的存在与对象性的设定活动第53-60页
  (五) 亚里士多德:形式的实现活动与实体原则的建立第60-64页
  (六) 斯宾诺莎:实体的完成及人与自然的彻底分离第64-68页
 第三节 主体-康德枢轴:抽象个体的活动原则第68-79页
  (一) 亚里士多德-康德:从机械运动到思辨活动第68-72页
   以感性确定性为基础的机械运动第68-70页
   以个体意识为基础的思辨活动第70-72页
  (二) 康德-费希特:活动原则的确立和个体意识的界限第72-79页
   客观性和活动原则第72-73页
   个体意识的界限第73-76页
   先验哲学的现实意义第76-79页
第三章 马克思对完成了的形而上学的批判:客观精神批判第79-124页
 第一节 黑格尔哲学概述:实体即主体第79-82页
 第二节 客观精神对抽象个体的超越第82-96页
  (一) 普遍意识对个体意识的超越第82-86页
   否定之否定:主体真正的思辨活动第82-84页
   从普遍意识到客观精神第84-86页
  (二) 客观精神批判第86-96页
 第三节 费尔巴哈:感性原则的恢复和历史唯心主义第96-104页
  (一) 以往形而上学对感性原则的三种理解方式第96-99页
   感受性第97-98页
   受动性第98页
   异在性第98-99页
  (二) 感性原则的抽象恢复及其局限第99-104页
 第四节 现实的个人第104-124页
  (一) 马克思之前对人的存在的两种理解第104-106页
  (二) 阐释现实的个人的方式第106-109页
  (三) 对现实的个人的存在论阐释:作为个体的全体第109-113页
  (四) 对现实的个人的生存论阐释:作为现实的个体第113-116页
  (五) 现实的个人与有限性第116-118页
  (六) 现实的个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起点第118-124页
第四章 后黑格尔时代的形而上学状况及其批判第124-152页
 第一节 完全局限于黑格尔哲学的反运动第124-133页
  (一) 早期黑格尔哲学反运动的局限第124-125页
  (二) 正统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局限第125-128页
  (三) 非(反)理性主义的局限性第128-133页
 第二节 包含突破可能的黑格尔哲学的反运动第133-143页
  (一) 尼采与马克思思想的异同第133-138页
  (二) 胡塞尔现象学与马克思历史科学的方法第138-143页
 第三节 马克思与当代哲学的对话第143-152页
  (一) 黑格尔哲学的实证主义后果与当代技术形而上学的性质第143-146页
  (二) 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互读第146-152页
   现实的个人与此在在世第146-149页
   自我异化的扬弃道路与形而上学天命第149-152页
结语:一种可能的出路第152-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59页
后记第159-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岷江上游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凋落叶分解及其与土壤性质的互动
下一篇:生物可降解网状人工胸壁的制备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