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 ·斜拉桥概述 | 第10-15页 |
| ·斜拉桥的定义 | 第10页 |
| ·斜拉桥体系 | 第10-11页 |
| ·斜拉索的布置 | 第11页 |
| ·桥塔的造型 | 第11页 |
| ·主梁型式 | 第11-12页 |
| ·斜拉桥的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 ·斜拉桥发展的原因 | 第13-14页 |
| ·斜拉桥的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 ·斜拉桥地震反应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 第15-18页 |
| ·静力法 | 第16页 |
| ·动力反应谱法 | 第16-17页 |
| ·动态时程分析法 | 第17-18页 |
| ·随机振动法 | 第18页 |
| ·桥梁结构风荷载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现场实测 | 第18页 |
| ·理论分析 | 第18-19页 |
| ·风洞试验 | 第19页 |
| ·数值风洞法 | 第19页 |
| ·三种研究方法的比较 | 第19-20页 |
| ·摩天轮概述 | 第20-21页 |
| ·新型斜拉桥与摩天轮复合结构选题背景 | 第21-23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多点激励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 第25-33页 |
| ·影响大跨度桥梁地震响应的几个主要因素 | 第25-28页 |
| ·斜拉桥的几何非线性 | 第25-26页 |
| ·材料非线性 | 第26-27页 |
| ·非一致激励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地震动输入的确定 | 第28-29页 |
| ·多点激振下的增量动力平衡方程 | 第29-33页 |
| ·线性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29页 |
| ·多点激励下的动力平衡方程 | 第29-31页 |
| ·增量动力平衡方程 | 第31-32页 |
| ·运动方程的数值解法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新型斜拉桥与摩天轮复合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 第33-45页 |
| ·有限元模型 | 第33页 |
| ·新型斜拉桥和摩天轮复合结构的自振特性 | 第33-35页 |
| ·本文所采用的地震波输入 | 第35-36页 |
| ·三向地震波一致输入下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36-39页 |
| ·沿纵桥向考虑多点激励行波效应结构响应分析 | 第39-43页 |
| ·相位差变化对慈海桥位移和内力的影响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风场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 第45-62页 |
| ·流场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 | 第45-51页 |
| ·流场的控制微分方程 | 第45-46页 |
| ·湍流及其模拟方法概述 | 第46-49页 |
| ·Boussinesq 假设 | 第49-50页 |
| ·涡粘系数模型(EVM) | 第50-51页 |
| ·k- ε两方程模型 | 第51-54页 |
| ·标准k- ε模型 | 第52-53页 |
| ·重正化群(Renormalization Group,RNG)k- ε模型 | 第53页 |
| ·可实现性(Realizable)k- ε模型 | 第53-54页 |
| ·壁面函数法 | 第54页 |
| ·微分方程的离散 | 第54-58页 |
| ·有限体积法(Finite Volume Method) | 第54-55页 |
| ·网格的划分方法 | 第55-56页 |
| ·数值插分格式 | 第56-57页 |
| ·离散方程的求解 | 第57-58页 |
| ·SIMPLE 算法 | 第58-60页 |
| ·交错网格(Staggered Grid) | 第58-59页 |
| ·压力修正 | 第59-60页 |
| ·SIMPLE 算法的计算步骤 | 第60页 |
| ·边界条件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新型斜拉桥风场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研究 | 第62-89页 |
| ·CFD 软件简介 | 第62-65页 |
| ·专用的CFD 前置处理器—Gambit | 第63-64页 |
| ·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通用CFD 求解器—Fluent5/6 | 第64-65页 |
| ·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选择 | 第65-66页 |
| ·物理模型描述 | 第65-66页 |
| ·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66页 |
| ·边界条件及壁面的处理 | 第66-68页 |
| ·风场数值模拟分析结果 | 第68-72页 |
| ·风压系数分布 | 第68-69页 |
| ·湍动能分布 | 第69-70页 |
| ·速度分布与流场分析 | 第70-72页 |
| ·风洞试验风压系数结果分析 | 第72-76页 |
| ·试验风洞及模型 | 第72-74页 |
| ·试验风速与风向 | 第74页 |
| ·风压系数定义 | 第74-75页 |
| ·风洞试验结果分析 | 第75-76页 |
| ·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比较结果 | 第76-79页 |
| ·空气动力不稳定振动风洞试验 | 第79-89页 |
| ·整体结构风力测定 | 第80-82页 |
| ·倒Y 塔架层风力系数 | 第82-88页 |
| ·风洞试验结论 | 第88-89页 |
| 第六章 斜拉桥索的风致振动及抑振措施 | 第89-106页 |
| ·斜拉索的风致振动 | 第89-95页 |
| ·斜拉索振动的主要类型 | 第89-93页 |
| ·风雨振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 第93-95页 |
| ·斜拉索的抑振措施 | 第95-101页 |
| ·机械方法 | 第95-99页 |
| ·空气动力学方法 | 第99-101页 |
| ·斜拉索振动的典型事例及抑振措施 | 第101-104页 |
| ·名港西大桥拉索振动 | 第101页 |
| ·柜石岛桥·岩黑岛桥的拉索振动 | 第101-102页 |
| ·塔科马(Tacoma)大桥 | 第102-103页 |
| ·伯劳东纳(Brotonne)桥 | 第103页 |
| ·科尔布兰特(Kohlbrand)桥 | 第103-104页 |
| ·其他风振实例 | 第104页 |
| ·慈海桥斜拉索的风致振动及抑振方法 | 第104-105页 |
| ·小结 | 第105-106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09页 |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06-107页 |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07-10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9-113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13-114页 |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113页 |
| 参加科研情况: | 第113-114页 |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