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2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沥青路面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12-34页 |
§2-1 原材料性能测试 | 第12-13页 |
§2-2 矿料级配设计 | 第13-23页 |
2-2-1 级配设计理论 | 第14-15页 |
2-2-2 Superpave级配设计方法 | 第15-16页 |
2-2-3 富沥青级配混合料的主骨料空隙填充设计法 | 第16-17页 |
2-2-4 级配设计试验研究 | 第17-23页 |
§2-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 第23-27页 |
2-3-1 马歇尔确定方法 | 第23页 |
2-3-2 Superpave确定方法 | 第23-24页 |
2-3-3 GTM确定方法 | 第24-25页 |
2-3-4 马歇尔试验 | 第25-26页 |
2-3-5 SGC、GTM验证性试验 | 第26-27页 |
§2-4 最大理论密度测定方法对配合比设计的影响 | 第27-30页 |
2-4-1 最大理论密度的测定方法 | 第28页 |
2-4-2 试验结果 | 第28-30页 |
§2-5 沥青吸入集料对混合料体积特性的影响 | 第30-32页 |
§2-6 本章小节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下面层高柔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 第34-51页 |
§3-1 原材料性能检测 | 第34-35页 |
§3-2 室内模拟反射裂缝试验 | 第35-39页 |
3-2-1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35-36页 |
3-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6-39页 |
§3-3 冲击韧性试验 | 第39-42页 |
3-3-1 概述 | 第39-40页 |
3-3-2 试验设计 | 第40页 |
3-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0-42页 |
3-3-4 冲击韧性试验与室内模拟反射裂缝试验相关性分析 | 第42页 |
§3-4 小梁疲劳弯曲试验 | 第42-48页 |
3-4-1 试验设计 | 第42-43页 |
3-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3-48页 |
§3-5 混合料性能与沥青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48-50页 |
§3-6 车辙试验 | 第5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中上面层高强度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 第51-70页 |
§4-1 原材料性能测试及评价 | 第51-59页 |
4-1-1 沥青 | 第51-57页 |
4-1-2 集料 | 第57-58页 |
4-1-3 矿粉 | 第58-59页 |
§4-2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实验研究 | 第59-69页 |
4-2-1 蠕变试验 | 第59-64页 |
4-2-2 车辙试验 | 第64-65页 |
4-2-3 劈裂强度试验 | 第65-66页 |
4-2-4 水稳定性试验 | 第66-67页 |
4-2-5 低温弯曲试验 | 第67-6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实验路施工与检测 | 第70-86页 |
§5-1 试验路方案 | 第70-71页 |
§5-2 生产配合比设计 | 第71-77页 |
5-1-1 原材料检测 | 第71-72页 |
5-1-2 级配组成 | 第72-76页 |
5-1-3 马歇尔试验 | 第76-77页 |
§5-3 试验路铺筑 | 第77-85页 |
5-3-1 碾压工艺 | 第77-78页 |
5-3-2 路面施工离析现象分析 | 第78-80页 |
5-3-3 施工控制与检测 | 第80-8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本研究主要结论 | 第86页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