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压力加工论文--轧制论文--轧制工艺论文

CSP生产SPHC氧化皮研究

摘要第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33页
   ·薄板坯连铸连轧概述第9-13页
     ·与传统热连轧相比,CSP技术的生产线特点第10页
     ·CSP与传统的热轧工艺比较第10-11页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发展的趋势第11页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主要开发的品种第11页
     ·薄板坯连铸连轧产品的质量特点第11-12页
     ·CSP的氧化皮缺陷第12-13页
   ·CSP工艺技术在马钢的应用第13-15页
     ·马钢CSP连铸部分采用的新技术第13-14页
     ·马钢CSP连轧部分采用的新技术第14-15页
   ·纯铁的氧化机理第15-20页
     ·纯铁的氧化第15-17页
     ·在700~1250℃温度范围的氧化第17-20页
     ·在570~700℃温度范围的氧化第20页
     ·温度在570℃以下的氧化第20页
   ·碳钢氧化皮形成氧化动力学第20-27页
     ·800℃和以上温度下形成的氧化层结构第21-23页
     ·800以下温度形成的氧化层第23-24页
     ·供氧对碳钢氧化皮的影响第24-25页
     ·连续冷却条件下氧化层的生长和氧化层结构第25页
     ·温度小于570℃时氧化亚铁的分解过程第25-26页
     ·热轧带钢上形成的氧化层结构第26-27页
   ·氧化皮生成的影响因素第27-29页
     ·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对氧化皮结构影响第27-28页
     ·残余元素和和合金元素对氧化的影响第28-29页
   ·氧化皮厚度第29-30页
   ·高压水除鳞第30页
   ·氧化皮研究现状第30-31页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31-33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第33-38页
   ·试验材料第33-35页
   ·试验方法第35-38页
     ·氧化皮形貌及厚度测量第35-36页
     ·氧化皮XRD测量第36-37页
     ·氧化皮的酸洗第37-38页
第三章 氧化皮的表面形貌和厚度第38-51页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第38页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讨论第38-48页
     ·氧化皮表面形貌第38-40页
     ·氧化皮截面观察分析第40-43页
     ·氧化皮厚度测量第43-44页
     ·氧化皮厚度沿宽向的分布第44-45页
     ·板卷厚度对氧化皮厚度的影响第45-47页
     ·冷却条件对氧化皮厚度的影响第47页
     ·板卷上下表面氧化皮的厚度差异第47-48页
   ·讨论第48-49页
   ·本章结论第49-51页
第四章 氧化皮的组成第51-63页
   ·X射线衍射分析第51页
   ·直接对比法第51-53页
     ·原理第51-53页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第53-60页
     ·氧化皮的积分强度第53-56页
     ·氧化皮中各氧化物的分布第56-60页
   ·讨论第60-62页
   ·本章结论第62-63页
第五章 氧化皮的酸洗第63-74页
   ·氧化皮的酸洗机理第63-64页
   ·酸洗方法第64页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第64-73页
     ·酸洗后形貌第66-67页
     ·酸洗计算氧化皮厚度与SEM测量氧化皮对比第67-68页
     ·酸洗计算氧化皮厚度分布第68-69页
     ·氧化皮位置对酸洗时间的影响第69-70页
     ·影响酸洗的因素第70-73页
   ·本章结论第73-74页
第六章 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81页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亚货币一体化与货币竞争
下一篇:医务人员艾滋相关歧视量表编制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