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评杜诗之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金圣叹简介 | 第8页 |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3页 |
四、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14页 |
上编 金评杜诗选诗的特点 | 第14-32页 |
第一节 金评杜诗的分布 | 第14-17页 |
第二节 金评杜诗的编年和金选杜诗的重心 | 第17-26页 |
一、第一阶段:公元736 至公元756 年 | 第20-22页 |
二、第二阶段:公元757 年至公元768 年 | 第22-25页 |
三、第三阶段:公元769 年至公元770 年 | 第25-26页 |
第三节 金选杜诗的分类 | 第26-32页 |
一、交游类 | 第26-28页 |
二、述怀类 | 第28-29页 |
三、品评类 | 第29-32页 |
下编 金评杜诗在明代杜诗学中的特色 | 第32-69页 |
第一节 明代杜诗学概观 | 第32-39页 |
第二节 金评杜诗字句解释方面的特色 | 第39-50页 |
一、追溯还原 | 第39-42页 |
二、浅意深说 | 第42-46页 |
三、新睿妙绝 | 第46-50页 |
第三节 金评杜诗对诗旨的高度重视 | 第50-59页 |
一、注重诗题的解说,以之为诗眼 | 第50-54页 |
二、借庄、佛说旨 | 第54-57页 |
三、于艺术品评类,尤特重诗旨 | 第57-59页 |
第四节 金评杜诗的结构解析的特色 | 第59-69页 |
一、起、承、转、合四位一体的整体结构法 | 第59-62页 |
二、通过结构,来实现对整首诗意境的把握 | 第62-65页 |
三、通过结构法,或立,或驳,立驳结合 | 第65-69页 |
结语 | 第69-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