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现状篇 | 第9-16页 |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 | 第9-10页 |
二、强化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10-11页 |
(一)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事关国家金融安全 | 第10页 |
(二)国有商业银行存量信贷资产质量的特点 | 第10-11页 |
(三)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继续加大 | 第11页 |
三、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表现 | 第11-13页 |
(一)不良资产削弱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流动性 | 第12页 |
(二)信贷风险削弱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能力 | 第12-13页 |
(三)违规经营、违章操作造成信贷资产损失 | 第13页 |
(四)国企改革成本大量转嫁到国有商业银行 | 第13页 |
四、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3-16页 |
(一)信贷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 | 第13-14页 |
(二)信贷资源配置尚不尽合理 | 第14-15页 |
(三)有效的信贷激励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 第15页 |
(四)防范化解信贷风险的任务尚十分艰巨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成因篇 | 第16-20页 |
一、外部环境因素 | 第16-18页 |
(一)政府行政干预的影响 | 第16页 |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 第16-17页 |
(三)宏观经济体制的影响 | 第17页 |
(四)企业融资依赖的影响 | 第17-18页 |
(五)社会信用缺失的影响 | 第18页 |
二、银行内部原因 | 第18-20页 |
(一)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 第18页 |
(二)信贷管理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 第18-19页 |
(三)信贷操作不规范 | 第19页 |
(四)银行资金营运渠道单调 | 第19页 |
(五)信贷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借鉴篇 | 第20-26页 |
一、西方商业银行信贷运作机制的特点 | 第20-25页 |
(一)规范的信贷操作流程 | 第20-21页 |
(二)严密的信用评级方法体系 | 第21-22页 |
(三)权责明确的贷审分离制度 | 第22页 |
(四)健全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 第22-23页 |
(五)科学多样的风险控制方法 | 第23-24页 |
(六)引进外部风险监控 | 第24-25页 |
二、西方商业银行信贷运作机制的启示 | 第25-26页 |
(一)建立健全信贷管理组织体制 | 第25页 |
(二)建立规范的操作规程 | 第25页 |
(三)信贷管理部门要相互独立、互相制约 | 第25页 |
(四)管理者必须重视对风险的控制能力 | 第25-26页 |
(五)增强全员风险防范意识 | 第26页 |
第四章 措施篇 | 第26-35页 |
一、建设金融信用环境,规避信用风险 | 第26-27页 |
(一)加大信用风险管理力度 | 第26-27页 |
二、建设金融信用环境 | 第27-29页 |
(一)建立风险化解机制,完善信贷风险处置 | 第27页 |
(二)风险的规避处理 | 第27-28页 |
(三)风险的分散处理 | 第28页 |
(四)风险的转嫁处理 | 第28-29页 |
(五)风险的补偿处理 | 第29页 |
三、完善信贷程序,建立健全的风险监管体系 | 第29-30页 |
(一)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 第29页 |
(二)要坚持审贷分离制度 | 第29-30页 |
(三)要建立多层次的风险监管平台 | 第30页 |
(四)要强化银监会监管调控力度 | 第30页 |
四、采用新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方法 | 第30-32页 |
(一)引进、创新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 | 第30-31页 |
(二)严格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 | 第31页 |
(三)建立科学的贷款风险计量制度 | 第31-32页 |
(四)开发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软件 | 第32页 |
五、培育全员的风险控制氛围 | 第32-33页 |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 第32页 |
(二)强化培训力度 | 第32页 |
(三)建立完整的考核体系 | 第32页 |
(四)建立激励机制 | 第32-33页 |
六、规范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化解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根本出路 | 第33-35页 |
后记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