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分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论文--原子物理学论文

电子原子散射激发的完备性参量和自旋相关效应研究

第1章 引言第1-19页
   ·电子原子散射完备性测量的发展第11-15页
   ·电子原子散射理论研究进展第15-18页
     ·微扰系列第16-17页
     ·密耦合方法第17-18页
   ·国内研究概况第18-19页
第2章 散射激发完备性参数和可观测量第19-39页
   ·散射振幅第19-20页
   ·密度矩阵理论和态多极第20-22页
   ·STU参数第22-24页
   ·Stokes参数第24-25页
   ·电子—碱金属散射激发S→P跃迁可观测量的描述第25-30页
   ·电子与碱金属原子散射中的取向和自旋交换第30-34页
   ·可观测量的实验研究方法第34-39页
     ·自旋极化电子—光子符合实验装置第34-35页
     ·广义Stokes参数的测量方法第35-37页
     ·STU参数的测量第37-38页
     ·超级弹性散射实验第38-39页
第3章 散射理论中的扭曲波方法第39-54页
   ·非相对论扭曲波玻恩近似第39-48页
     ·扭曲波系列第40-42页
     ·扭曲势U_i和U_f的讨论第42-44页
     ·一阶振幅第44-45页
     ·T-矩阵的分波展开第45-47页
     ·微分截面第47-48页
   ·间接相对论的扭曲波近似方法第48-54页
     ·碱金属原子相对论波函数第49-53页
     ·跃迁矩阵元第53-54页
第4章 计算方法和过程第54-65页
   ·碱金属原子系统的模型势第54-58页
   ·扭曲波玻恩近似方法的应用第58-62页
   ·间接相对论扭曲波第62-63页
   ·散射激发可观测量的计算程序第63-65页
第5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65-93页
   ·Core势和Hartree势的比较第65-66页
   ·电子钠原子散射激发S→P跃迁可观测量的结果与分析第66-77页
     ·取向参数随能量变化的角分布第67-69页
     ·排列角随能量变化的角分布第69-70页
     ·线性极化度随能量变化的角分布第70-72页
     ·电子与钠原子散射激发微分散射截面比较分析第72-74页
     ·电子钠原子散射激发S→P跃迁的STU参数分析第74-77页
   ·电子钾原子散射激发S→P跃迁可观测量的结果与分析第77-87页
     ·电子钾原子散射激发S→P跃迁受激P态取向参数第79-81页
     ·电子钾原子散射激发S→P跃迁受激P态排列角第81-82页
     ·电子钾原子散射激发S→P跃迁受激P态线性极化度第82-85页
     ·电子钾原子散射激发S→P跃迁过程STU参数第85-87页
   ·电子碱金属原子散射激发的相对论效应研究第87-93页
     ·DWBA和IR-DWBA计算的散射截面第87-89页
     ·电子与铷原子散射激发可观测量的相对论分析第89-91页
     ·电子与铷原子散射激发的STU参数的比较分析第91-93页
第6章 总结第93-97页
参考文献第97-117页
致谢第117页
声明第117-11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8-120页
附录A 直积第120-122页
附录B 耦合系统的态多极第122-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综合运行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论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