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 第1-10页 |
一 衍生金融工具概述 | 第10-14页 |
(一) 衍生金融工具的起源 | 第10页 |
(二)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 | 第10-12页 |
1.FASB及IASC、《规定》征求意见稿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 第10-11页 |
2.三者的定义区别 | 第11-12页 |
3.衍生金融工具特点 | 第12页 |
(三) 目前银行业衍生金融工具种类 | 第12-14页 |
二 衍生金融工具给确认、计量带来的挑战 | 第14-19页 |
(一) 衍生金融工具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确认标准 | 第14-16页 |
1.传统的会计要素确认标准 | 第14-15页 |
2.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殊性 | 第15页 |
3.笔者的观点 | 第15-16页 |
(二) 确认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损益不符合实现原则 | 第16-17页 |
1.传统的收入确认标准及衍生金融工具的损益特殊性 | 第16-17页 |
2.损益表外反映带来的影响 | 第17页 |
3.笔者的观点 | 第17页 |
(三)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计量原则的影响 | 第17-19页 |
三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探讨 | 第19-27页 |
(一) 确认的一般理论 | 第19-20页 |
1.什么是会计确认及确认标准 | 第19页 |
2.会计确认的步骤 | 第19-20页 |
(二) 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问题 | 第20页 |
1.资产和负债的确认问题 | 第20页 |
2.损益的确认问题 | 第20页 |
(三) 国际上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的探讨 | 第20-27页 |
1.初始确认 | 第21-24页 |
2.终止确认 | 第24-25页 |
3.初始确认和终止确认两种思路的分析 | 第25-27页 |
四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探讨 | 第27-38页 |
(一) 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问题 | 第27-28页 |
1.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问题 | 第27页 |
2.衍生金融工具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的问题 | 第27-28页 |
(二) 公允价值问题探讨 | 第28-32页 |
1.历史成本的局限性 | 第28页 |
2.更为理想的选择——公允价值属性 | 第28-29页 |
3.公允价值的不足 | 第29-31页 |
4.公允价值的确定 | 第31-32页 |
(三) 国际上对会计计量问题探讨 | 第32-38页 |
1.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 | 第32页 |
2.初始计量原则的应用 | 第32-33页 |
3.衍生金融工具的后续计量 | 第33-36页 |
4.后续计量原则的运用 | 第36-38页 |
五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发展的现状及其解决方案 | 第38-44页 |
(一)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发展的现状 | 第38-39页 |
(二) 会计确认方面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39-40页 |
1.理论上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 第39页 |
2.实务上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39-40页 |
(三) 会计计量方面的现状问题 | 第40-41页 |
1.理论上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40页 |
2.实务上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40-41页 |
(四) 建立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体系的设想 | 第41-44页 |
1.建立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体系的原则 | 第41-42页 |
2.建立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理论框架 | 第42页 |
3.有步骤地制定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会计处理规范 | 第42页 |
4.建立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监管的建议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47-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