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关于技术观的马克思主义评析与探索

引言第1-10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技术观概述第10-21页
 第一节 技术的定义和特点第10-13页
  一、技术的定义第10-12页
  二、技术的特点第12-13页
   (一) 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第12页
   (二)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第12-13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技术观的主要特征第13-20页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第13-16页
   (一) 技术是人类最基础的实践活动第13-14页
   (二) 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第14-15页
   (三) 技术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第15-16页
   (四) 具体地历史地看待技术第16页
  二、客观看待技术的两面性第16-20页
   (一) 目前技术问题的原因之一——技术自身的原因第16-17页
   (二) 目前技术问题的原因之二——劳动的异化导致技术的异化第17-18页
   (三) 坚持批判与发展的统一第18-20页
 第三节 技术发展的目的——人的全面发展第20-21页
  一、技术的发展缩短劳动时间第20页
  二、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矛盾二者必须都解决第20-21页
第二章 对几种技术观的马克思主义评析与探索第21-36页
 第一节 技术决定论者技术观的马克思主义评析与探索第21-33页
  一、技术乐观主义技术观的马克思主义评析与探索第21-24页
  二、技术悲观主义技术观的马克思主义评析与探索第24-33页
   (一) 海德格尔技术观的马克思主义评析与探索第24-28页
   (二) 马尔库塞技术观的马克思主义评析与探索第28-31页
   (三) 哈贝马斯技术观的马克思主义评析与探索第31-33页
 第二节 社会建构论技术观的马克思主义评析与探索第33-36页
第三章 关于技术观的评析与探索对我国技术发展的启示第36-42页
 第一节 我国古代技术思想及近代技术发展的启示第36页
 第二节 建国以来的技术观及其对技术发展的影响第36-37页
 第三节 我国发展技术必须坚持的原则第37-42页
  一、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第37-38页
  二、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第38-39页
  三、公正性原则第39-40页
  四、建构合理的制度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5-46页
作者声明第46-47页
后记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喷雾干燥烟气净化研究
下一篇:区域卫生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