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A模型的结构识别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 1 绪论 | 第12-22页 |
| ·系统识别 | 第12页 |
| ·系统识别方法概述 | 第12-16页 |
| ·结构模态参数的频域识别方法 | 第13-14页 |
| ·结构模态参数的时域识别方法 | 第14-16页 |
| ·结构物理参数的识别方法 | 第16页 |
| ·系统识别理论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 | 第16-18页 |
| ·海洋石油平台 | 第17页 |
| ·桥梁 | 第17-18页 |
| ·建筑物 | 第18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 第18-22页 |
| ·系统识别的步骤 | 第19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9页 |
|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19-22页 |
| 2 ARMA 模型的基础知识 | 第22-30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ARMA 模型的简述 | 第22-25页 |
| ·一维模型 | 第22-23页 |
| ·多维模型 | 第23-24页 |
| ·ARMA 模型的特性 | 第24-25页 |
| ·ARMA 模型参数的识别 | 第25-29页 |
| ·模型结构初选 | 第26-27页 |
| ·模型参数估计 | 第27-28页 |
| ·模型适用性检验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ARMA 模型的优势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3 线性二阶系统的ARMA 模型实现 | 第30-44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线性二阶系统的ARMAV 模型实现 | 第30-38页 |
| ·离散时间系统的模型化 | 第30-33页 |
| ·运动微分方程的状态空间实现 | 第33-35页 |
| ·差分方程的状态空间转换 | 第35-38页 |
| ·线性二阶单自由度系统的ARMA 模型实现 | 第38页 |
| ·线性多元二阶系统的一维ARMA 模型实现 | 第38-39页 |
| ·基于结构模态参数的物理参数求解 | 第39-43页 |
| ·参数基准 | 第40页 |
| ·振型修正 | 第40-42页 |
| ·刚度矩阵的识别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4 ARMA 模型参数估计 | 第44-62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识别算法和识别准则 | 第44-47页 |
| ·最小二乘类模型参数估计方法 | 第47-53页 |
| ·一次完成型最小二乘法 | 第47-50页 |
| ·递推型最小二乘法 | 第50-53页 |
| ·遗忘因子最小二乘算法 | 第53页 |
| ·识别程序的实现 | 第53-56页 |
| ·模型参数估计的步骤和程序框图 | 第54页 |
| ·结构识别的步骤和程序框图 | 第54-56页 |
| ·程序的编制及验证 | 第56页 |
| ·算例分析 | 第56-60页 |
| ·参数不变过程 | 第56-57页 |
| ·参数缓变过程 | 第57-58页 |
| ·参数快变过程 | 第58-59页 |
| ·参数突变过程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2页 |
| 5 ARMA 模型在结构识别中的应用 | 第62-74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力学模型的选择 | 第62-64页 |
| ·层间剪切模型 | 第63页 |
| ·弯剪层模型 | 第63-64页 |
| ·识别算法中的力学模型 | 第64页 |
| ·ARMA 模型在剪切型平面框架结构识别中的应用 | 第64-72页 |
| ·基本公式 | 第64-65页 |
| ·模态分析 | 第65-66页 |
| ·时不变 ARMA 模型 | 第66-69页 |
| ·时变 ARMA 模型 | 第69-72页 |
| ·小结 | 第72-74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4-78页 |
| ·主要结论 | 第74-76页 |
|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附录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84-85页 |
| 附录B:作者编制的识别程序 | 第85-96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96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