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第一部分 性善论:湛若水道德修养理论的前提 | 第8-13页 |
(一) 人性本善 | 第8-10页 |
(二) 人性与初心 | 第10-11页 |
(三) 人性与良知良能 | 第11-13页 |
第二部分 天理:湛若水道德修养理论的原则 | 第13-23页 |
(一) 理与心 | 第14-18页 |
(二) 理与气 | 第18-21页 |
(三) 理与欲 | 第21-23页 |
第三部分 随处体认天理:湛若水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 | 第23-38页 |
(一) 随处体认天理的含义和特点 | 第23-25页 |
(二) 随处体认天理的修养方法一:立志、勿忘勿助、主敬 | 第25-32页 |
(三) 随处体认天理的修养方法二:知行并进、动静合一 | 第32-38页 |
第四部分 湛若水道德修养理论的评价和启示 | 第38-50页 |
(一) 评价 | 第38-44页 |
(二) 启示 | 第44-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
华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54页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