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长短双周期光纤光栅传感器研制的意义 | 第8-11页 |
1.2 国内外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11-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理论 | 第14-33页 |
2.1 耦合模理论 | 第14-24页 |
2.1.1 短周期光纤光栅的模式耦合 | 第17-20页 |
2.1.2 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模式耦合 | 第20-22页 |
2.1.3 长短双周期光纤光栅的耦合模理论 | 第22-24页 |
2.2 光纤光栅的传感原理 | 第24-33页 |
2.2.1 短周期光纤光栅的传感特性 | 第24-26页 |
2.2.2 长周期光纤光栅的传感特性 | 第26-31页 |
2.2.3 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双折射效应 | 第31-33页 |
第三章 长短双周期光纤光栅的制作 | 第33-52页 |
3.1 光纤的光敏性及其微观机理 | 第33-35页 |
3.2 光纤的载氢增敏方法及其理论模型 | 第35-41页 |
3.2.1 载氢光纤的光敏性 | 第36-38页 |
3.2.2 载氢模型 | 第38-41页 |
3.3 长短双周期光纤光栅的制作 | 第41-52页 |
3.3.1 短周期光纤光栅的制作方法 | 第41-44页 |
3.3.1.1 内部写入法 | 第41页 |
3.3.1.2 全息成栅法 | 第41-42页 |
3.3.1.3 光纤光栅的单脉冲写入 | 第42页 |
3.3.1.4 相位掩膜法 | 第42-44页 |
3.3.2 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制作方法 | 第44-49页 |
3.3.2.1 逐点写入法 | 第44-47页 |
3.3.2.2 振幅掩膜法 | 第47-49页 |
3.3.3 长短双周期光纤光栅的制作方法 | 第49-52页 |
第四章 长短双周期光纤光栅传感特性与应用研究 | 第52-60页 |
4.1 长短双周期光纤光栅对温度和轴向应变同时测量 | 第52-54页 |
4.2 长短双周期光纤光栅对多轴应变同时测量 | 第54-56页 |
4.3 基于长短双周期光纤光栅的编码复用技术 | 第56-60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60-62页 |
5.1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60-61页 |
5.2 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学习期间发表的有关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