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1 引言 | 第7-18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RDX废水的治理技术综述 | 第8-13页 |
| ·RDX废水的特点 | 第8-9页 |
| ·RDX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9-13页 |
| ·物理法 | 第9页 |
| ·化学法 | 第9-12页 |
| ·生物法 | 第12-13页 |
| ·O_3/H_2O_2法处理有机废水 | 第13-17页 |
| ·废水的O_3氧化处理技术及发展 | 第13-15页 |
| ·臭氧氧化技术与其他工艺的联合应用 | 第15页 |
| ·O_3/H_2O_2处理废水的优势 | 第15-16页 |
| ·O_3/H_2O_2法在有机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2 理论部分 | 第18-25页 |
| ·臭氧的反应机理 | 第18-20页 |
| ·O_3/H_2O_2处理有机污染物的机理 | 第20-22页 |
| ·正交试验理论 | 第22页 |
| ·HPLC测定RDX的原理 | 第22-24页 |
|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原理 | 第24页 |
| ·O_3浓度的测定原理 | 第24-25页 |
| 3 实验部分 | 第25-36页 |
| ·实验与仪器 | 第25-26页 |
|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26-30页 |
| ·RDX含量的测定 | 第26-29页 |
|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 第29页 |
| ·臭氧浓度的测定 | 第29-30页 |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 第30页 |
| ·实验流程装置图 | 第30-31页 |
| ·O_3与O_3/H_2O_2法降解RDX模拟废水的对比实验 | 第31-32页 |
| ·实验条件的选择和实验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32-34页 |
| ·时间影响因素的选择与确定 | 第32页 |
| ·pH值影响因素的选择与确定 | 第32页 |
| ·H_2O_2影响因素的选择与确定 | 第32-33页 |
| ·O_3影响因素的选择与确定 | 第33页 |
| ·模拟废水浓度影响因素的选择与确定 | 第33-34页 |
| ·O_3/H_2O_2氧化RDX实验条件的正交优化 | 第34页 |
| ·O_3/H_2O_2氧化RDX实验条件的正交实验 | 第34页 |
| ·验证实验 | 第34页 |
| ·精密度实验 | 第34页 |
| ·对O_3/H_2O_2法降解RDX模拟废水的动力学及机理的初探 | 第34-35页 |
| ·O_3/H_2O_2法处理RDX实际废水及7种炸药模拟废水 | 第35-36页 |
| 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55页 |
| ·O_3与O_3/H_2O_2法降解RDX模拟废水的对比实验 | 第36-37页 |
| ·实验条件的选择和实验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37-42页 |
| ·时间对O_3/H_2O_2法降解RDX效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 ·pH值对O_3/H_2O_2法降解RDX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 ·H_2O_2对O_3/H_2O_2法降解RDX效果的影响 | 第39-41页 |
| ·O_3对O_3/H_2O_2法降解RDX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原水浓度对O_3/H_2O_2法降解RDX效果的影响 | 第42页 |
| ·O_3/H_2O_2氧化RDX实验条件的正交优化 | 第42-46页 |
| ·O_3/H_2O_2氧化RDX实验条件的正交优化 | 第42-44页 |
| ·验证实验 | 第44-45页 |
| ·精密度实验 | 第45-46页 |
| ·对O_3/H_2O_2法降解RDX模拟废水的动力学及机理的初探 | 第46-50页 |
| ·对O_3/H_2O_2法降解RDX模拟废水的动力学初探 | 第46-47页 |
| ·对O_3/H_2O_2法降解RDX模拟废水的机理初探 | 第47-50页 |
| ·O_3/H_2O_2法处理RDX实际废水及7种炸药模拟废水 | 第50-55页 |
| 5 结论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