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 第1-8页 |
1.我国国有资本监管体制与监管模式的历史演进及发展趋势 | 第8-17页 |
·我国国有资本监管体制与监管模式的改革历程 | 第8-12页 |
·我国国有资本监管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 | 第8-9页 |
·我国国有资本监管模式的演变 | 第9-12页 |
·我国国有资本监管体制与监管模式的发展趋势 | 第12-17页 |
·监管理念:由正清单管理到负清单管理 | 第12-13页 |
·监管目标:由多目标管理向单一目标管理 | 第13-14页 |
·监管法规:由个别突破到系统推进 | 第14页 |
·监管体制:由“五龙治水”向“三结合”并轨 | 第14-15页 |
·监管制度:由软式约束到硬式约束 | 第15-16页 |
·监管手段:由静态式监管到动态式监管 | 第16页 |
·监管人才:由公共管理人才为主体转向以工商管理人才为主体 | 第16-17页 |
2.我国国有资本监管体制与监管模式改革的难点 | 第17-20页 |
·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基础。 | 第17页 |
·股份制还没有成为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主要形式,国有企业投资主体过于单一。 | 第17-18页 |
·国有资本覆盖企业的数量过大。 | 第18页 |
·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产权交易的市场化程度较低,跨行业、跨地区的国有资本整合仍然难度较大 | 第18页 |
·缺乏合格、完善的经理人市场,缺乏懂得和熟悉资本监管的人才。 | 第18-19页 |
·国有资本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国资委职能的定位存在冲突 | 第19页 |
·社会监督体系发展不够完善,监督力度不够。 | 第19-20页 |
3.我国国有资本监管体制与监管模式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 第20-30页 |
·国有资本监管范围和监管层次 | 第20-22页 |
·国有资本的监管范围 | 第20-22页 |
·国有资本监管层次 | 第22页 |
·国有资本监管的目标 | 第22-23页 |
·资本保全和维护所有者权益的目标。 | 第22页 |
·国家统一所有和政府分级监管的目标。 | 第22-23页 |
·国家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所有者管理职能适当分开的目标。 | 第23页 |
·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法人财产权与企业经营权相分离的目标。 | 第23页 |
·国有资本监管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 第23-30页 |
·国有资本的所有制形式——分级所有 | 第23-26页 |
·国有资本的监管模式——分层管理 | 第26-30页 |
4.国外国有资本监管体制与监管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 第30-37页 |
·国外国有资本监管体制的主要模式 | 第30-33页 |
·三层次模式 | 第30-32页 |
·两层次模式 | 第32页 |
·分类管理模式 | 第32-33页 |
·国有资本监管体制的比较分析 | 第33-35页 |
·两层次模式与三层次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33-34页 |
·中间层公司的比较分析 | 第34页 |
·国有资本管理机构的比较分析 | 第34-35页 |
·国外经验对我国国有资本监管体制与监管模式改革的启示 | 第35-37页 |
·国有资本监管体制的设立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 第35页 |
·国有资本监管要贯彻分类管理原则 | 第35-36页 |
·建立“三层次”或“两层次”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 | 第36页 |
·设立中介性机构管理国有资本 | 第36-37页 |
5.完善我国国有资本监管体制与监管模式改革的政策建议 | 第37-46页 |
·确立一级政府、一级产权、一级信用的分级所有体制 | 第37-38页 |
·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合理划分所有权 | 第38-40页 |
·企业的战略重要性 | 第39页 |
·地区之间的利益平衡 | 第39页 |
·投资关系 | 第39-40页 |
·法律规范 | 第40页 |
·健全和完善国有控股公司的对策 | 第40-41页 |
·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路 | 第41-45页 |
·重构国有股权结构,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 | 第41-42页 |
·选择有效的组织模式 | 第42-43页 |
·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 | 第43-44页 |
·实行严格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 第44-45页 |
·加速金融制度改革扩大资金来源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